7月29日,保定市市场主体年报公示暨信用助企工作新闻发布会。据市市场监督管理负责人介绍,2021年,市场监管门认真落实企业年报公示工作总体安排,会同人社、统计、海关、商务等门做好年报“多报合一”,进一步优化数据交互流程,便捷年报填报过程,压减填报事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制度易成本。积极督促型企业将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督促与群众生产生活、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充装单位及时报告相关许可信息,确保100%填报。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市报送并公示年度报告的市场主体共计518886户,圆满完成2020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
根据《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1月1日至今全市因未报送2020年年度报告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610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459户,211033户个体户被标记为异常状态,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门以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为基础,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强力推进“信用强市”,加“信用助企”力度,采取“信用+监管”“信用+金融”“信用+服务”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主体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印发《保定市市场监管领域信用监管实施意见》,探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全市市场主体信用台账,综合企业属性、登记许可、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司法协助等数据信息,将企业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三类,在抽查比例、监管频次、奖惩措施等方面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逐步让“守信者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2021年以来,其中已有1531户通过补报年报或变更登记经营场所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有3331户主动注销。此外该与税务等相关门协同,综合年报和申报纳税等数据,精准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对8600户长期未经营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布吊销公告和公示,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通过“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开展“信用助企”行动,发挥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标尺”作用,让信用创造财富,用信用积累财富。将7月作为“信用助企”主题月,联合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开展“信用助企、专利强企、金融惠企”系列活动,与19家金融保险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市场主体和金融保险机构搭建平台,向金融机构推送企业信用数据,共同创新“信用+金融”产品,解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细化信用服务,培育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与市工商联联合组织对全市企业开展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培训宣讲,开展“企业信用”体检,完善企业信用修复制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门联合抽查,更好地发挥信用对企业发展助力作用。(记者王金堂 实生刘亦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