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钱小清、曹曦元)今年以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委组织将建“微阵地”作为抓基层建促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先后在2个街道、12个社区打造主题特色鲜明的15个“家庭校”,延伸员教育管理触角,解决了社区离退休员、老员教育管理不便的难题。通过持续锻造“家庭校”的影响力,探索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区员管理与服务新模式,用“小校”撬起基层治理“新支点”,撬动基层治理格。
统一标准,创建活动“微阵地”。坚持“小型、高效、灵活、就近”的原则,以社区基础为单位、网格楼栋为辐射范围,就近就便组建15个“家庭校”。采取“员选、自己荐、组织聘”的方式,在退休干、志愿先锋、文艺骨干中筛选综合素质硬、组织能力强、群威信高、模范作用好的员骨干担任校长,由街道工委统一发放聘书。按照有学场地、有统一标识、有教学设施、有学资料的标准,区委组织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为每个“家庭校”制作标识牌,配备旗、书架、书籍等远程设备硬件设施。
创新形式,掀起学“新热潮”。持续丰富家庭校内涵,区委组织选派优秀骨干定点联系3个街道任“家庭校”指导员,组织各个“家庭校”定期课会,学传达的精神、重温入誓词、讲述红色故事,把“家庭校”打造成为员学的思想教育室。举办知识竞赛、书法笔墨颂恩、非遗字画献礼盛会等学活动40余场,以百姓视角,用百姓语言,把理论政策真正送到员群众身边,增加校学活动内容的温度和吸引力。
集思广益,搭建议事“会客”。为满足员、居民就近参加小区事务探讨和学的需求,“家庭校”面向各类群体,定期开展员群众睦邻议事活动,征集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讨论中发现的突出矛盾,或者有共识但不能自治解决的事项,以提案建议的形式提交给社区组织。今年以来,街道、社区依托“家庭校”平台开展“议事”活动30余次,由街道工委、社区委主导,区委组织现场指导,组织社区员、居民代表就物业引进、小区管理、环境整治等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相关单位科级干走入“家庭校”,听取民情民意,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整合资源,架起服务“连心桥”。在推动社区群服务中心资源进一步下沉的同时,在网格片区内,推动小组、建服务点、居民睦邻点等资源向“家庭小校”聚焦,调动“家庭校”参加者及邻近居民中的社群骨干、志愿者等内生资源,利用网格睦邻机制,链接“双报到”员和社区单位,发现、培育和动员骨干积极分子,组建睦邻志愿服务队。“家庭校”建成以来,针对社区治理、邻里纠纷、小区环境整治等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