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河北保定出台十项举措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夜间经济

发布时间:2023-04-02

河北新闻网5月31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 通讯员崔亚楠)今天,从河北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获悉,该门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旨在强化夜间经济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增强夜间经济消费活力,打造高质量的“夜间消费圈”,营造高品质的夜间经济营商环境。

诚信经营,打造放心消费“夜”品牌。将夜间经济纳入放心消费创建重点内容,试点开展夜间放心消费示范街(区)工作,督促指导夜间经济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建,落实首问责任和先行赔付制度,积极打造安全放心、质量放心、价格放心、服务放心、放心的“五放心”夜间经济消费环境。

培育引导,打造特色美食“夜”名片。充分发挥夜市开办方工作主动性,激发广市场经营户创业热情,引导培育一批具有保定特色的“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夜间消费品牌,形成一批特色化、多元化的保定美食品牌。

落实责任,严格市场监管“夜”执法。适时调整监管力量、时段和频次,设岗到位,定岗到人,对夜间经济区域实施监管和服务。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督促指导市场主办方和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强化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的,由辖区市场监管门进行约谈,限期整改。

严守底线,保障食品消费“夜”安全。强化对餐饮服务、现场制售、散装食品销售和“三小”食品安全监管。根据夜间经济规模和投诉举报情况,开展食品、食用农产品等各类品种抽检监测,对摊点食品进行快检,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严禁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及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全面禁止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门店内、菜谱中不得出现“野味”“野生”等字样,不得以各种暗语形式招徕顾客。

主动帮扶,优化计量助企“夜”服务。以夜市经济区域为重点区域,以市场摊主为服务对象,以计量器具检定为重点内容,计量检测人员变“申请送检”为“主动上门”检定,免费为摊主现场检定、校准电子秤等计量器具。严禁使用无鉴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计量器具。

加强自律,维护市场价格“夜”公平。规范夜市区域内餐饮、零售摊点和其他服务场所的价格行为,严禁收取未标明的费用,做到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严禁欺客、宰客,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夜间经济消费。各类停车场应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并在标价牌上标明收费标准、计费方式、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同时,把标价牌公示到停车场入口处和缴费地点的显著位置。实行定价、指导价的停车场严禁超标准收费或变相多收费。

包容审慎,优化经济发展“夜”环境。对经营者轻微违法、及时整改、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对一般性违法,无危害后果的,以责令改正为主。通过行政提示、行政约谈、行政指导等柔性监管、审慎监管方式,规范商户经营行为,赋予夜间经济市场主体自我纠错机会,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

畅通渠道,维护消费者“夜”权益。充分发挥12345、12315热线、全国12315网络投诉举报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多种途径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加强夜市巡查,随时接受消费投诉,及时调解处理消费纠纷。引导夜间经济集聚区建立消费服务站,最程度实现“小纠纷不出柜台,纠纷不出夜市”,提高消费者效率。

严格执法,维护消费市场“夜”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侵犯知识产权、制假、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短斤少两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门协作,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主动应对,提升应急处置“夜”能力。加强风险管控,不间断开展风险排查,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督促商户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有效应对夜市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加强舆情监测处置,防范执法风险,引导夜市经济健康、有序、繁荣发展。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