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利企便民,保定市公证行业积极采取十项措施,落实“最多跑一次”。
实行执业信息公开。利用司法官网公示公证机构名称、负责人、地址和电话。在办公场所公示公证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公证员执业信息等,方便群众办理公证服务。
一次性告知。公证机构特别是承办公证员、首接首问公证员必须一次性明确告知当事人办理该项公证的条件、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获取材料的途径和方式,以减少现场排队等候时间和往返公证机构次数。
容缺受理。在关键材料齐全,不影响询问笔录制作的情况下,分次要的辅助性材料暂时缺失的,先予受理申请,由当事人在事后或领取公证书时再补齐缺失材料,减少当事人“来回跑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
推进服务。目前保定市各公证机构均已开通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实现高频公证事项(学历、学位、)咨询预约、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等环节网上“不见面”办理,给当事人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的性,公证机构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当事人的公证申请。
建立节假日“不打烊”公证机构。全市各公证机构逢节假日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执班,24小时提供电话咨询、网上咨询,随时为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服务。
开辟公证援助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老弱病残或因故不能来公证处办理业务的群众,符合条件的,可以预约上门办理,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公证事项。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减免公证费。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服务,对符合条件且需求紧迫的当事人,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当日受理当日出证。
开展公证文书邮寄服务。对没有时间亲自到公证处领取公证书的当事人,公证处提供邮寄服务,方便当事人第一时间及时领证。
与民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企业常用公证材料进行固定,无需当事人重复提供,提高企业效率,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增加便民设施。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安装叫号机和休息座椅,复印打印设备,提供老花镜。开通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残疾人通行。
实行满意度评价和回访制度。所有窗口全安装了服务评价器,设立了举报邮箱和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定期对办事群众进行随机电话回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全市公证机构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委托、声明等公证事项,只要当事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全纳入“最多跑一次”范围。同时,各公证机构广泛开展宣传,让群众在办理公证之前就知晓所要提交的材料,有效节约时间;加快信息共享力度,逐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记者刘靖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