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为期两天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讨会在保定开幕,160多名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地勘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地质找矿理论和方法创新。
研讨会安排20项专题报告。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滕吉文院士和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吕庆田研究员等分别作《我国非金属矿化石能源和金属矿能源——本世纪中叶的需求态势》《从矿产勘测到成矿系统多尺度探测——成矿与找矿学的新方向》报告。地质调查、冶金地质总和河北地球物理学会、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及北京学、地质学、吉林学等单位专家到会研讨。
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已从寻找露头矿、浅表矿转到隐伏矿、肉眼难识别的矿,从低山区转到深切割的中高山区,需要依靠新认识和新理念,助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目标的实现。
研讨会由地球物理协会、冶金地质总科技主办,冶金地质总地球物理勘查院承办。物勘院拥有航空物探、航空高光谱、构造叠加晕、三维激电等诸多优势技术,在航空磁放测量、危机矿山探矿增储等方面起到较好支撑作用,已发现10余个超亿吨级型铁矿、140余个中小型铁矿及多金属矿床。(记者苏兰生 通讯员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