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城镇北店村高标准农田,技术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程雅洁)4月24日,在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土地专业合作社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小麦已进入挑旗期,泥土的芬芳混杂着麦苗的清香扑面而来,一派生机盎然。“合作社共入社土地1200亩。2021年,合作社种植小麦和玉米,农户通过保底收益和公益金福利,每亩收入1200元,村集体收入30万元。2022年,农户每亩收入1300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景安村支满术平聊起支领办合作社带给村集体和村民们收入上的改变高兴不已。
在北店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入社代办员正在指导入社村民填写资料。
支当“领头雁” 促进“小田变田”
定兴县是传统农业县,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人种不了地,“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凸显。
定兴县委决定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探索由支领办合作社,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前提下,吸引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整合农田、集中连片,促成“小田变田”;再造村集体生产功能、组织功能,构建“村集体+农户+经营者”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2020年10月,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以支牵头创办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该村采取土地托管合作模式与央企中化集团签约,探索实施“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成为全县先行先试的支之一。
合作社刚时,不少群众有“观望一阵、等等看”的想法。景安村支带领员干带头示范,先将自家土地入社,又带动亲朋好友积极参与,同时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意愿,讲解入社政策。本着自愿原则,景安合作社入社土地1200亩,聚拢后交给中化集团托管。
“我们与中化合作采取的是‘两自五统’模式,村集体自主播种、自主灌溉,中化负责提供统一种子、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粮食收购。优质的玉米、小麦订单种植,通过分层施肥、科学化管控、绿色防控等一系列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保障了粮食产量与品质。”满术平告诉笔者,外出务工的村里人回来看到村里的变化也不禁感慨:“现在的农田原来还可以这么种!”
然而,更让村民放心把自家地交给支的,还是合作社的分红模式。
景安村70岁的村民王信,儿子一直在北京工作。由于自己上了年纪,对于种地有些力不从心,几年前便将土地租给了村里的种粮户,每年每亩地收取租金500元。2020年10月,听说村里了合作社,每亩地保底收益就给1000元,而且年底还有公益金福利待遇,王信就将自家的6.2亩地入了社。
“一亩地合作社一年给1000元保底,过年过节还给社员发不少福利,真不赖!”王信说。
不用自己种地,收入却不降反增,这让老百姓对支经营土地充满信心。
北店村入社代办员深入村民家中讲解入社政策相关知识。
因地制宜,实施农田新基建
定兴坚决落实上级关于高标准农田决策署,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创新农田新基建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三个版本:一是基础版(1.0版),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夯基础、补短板,解决工程设备老化、配套缺失等问题,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二是提升版(2.0版)。在既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增设地上移动式喷灌设备,方便群众灌溉。三是智慧版(3.0版)。主要开展平整土地、灌溉设施、智慧管理设施三项,实现动态监测、精准管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水平。
2022年,定兴县实施农田新基建,建成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6万亩,涉及定兴县4个乡镇。2023年计划新建4万亩高标准农田,率先实现全县域基本农田全建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4万亩,逐步将既有高标准农田建成智慧版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全县58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全完成提升改造,并积极推广“无人农场”模式。
固城镇北店村合作社2095亩地正好在开展农田新基建规划中,4月24日,在北店村支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服务,笔者通过展示屏,了解了该县高标准农田情况:农田修建了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施,开展了“智慧+”,建立了土壤墒情自动检测网络系统、气象监测系统和病虫害防治系统,了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等。
“高标准农田将为定兴农业实现‘五增五降’:即增加单产产量、增加种植面积、增加占补平衡、增加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产业融合;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农业能耗、降低地下水使用量、降低土壤污染、降低经营风险。”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前期土地入社的村民看到高标准农田的这么好,逢人便讲合作社的好。“我们北店村共9000亩地,去年入社了2095亩,今年我们计划再入社4000亩,目前正在签合同,预计明年全土地都将加入合作社,届时村集体收入将有幅度提升,真正实现由‘地里刨食’向‘土里生金’转变。”北店村支牛宝平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