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发布时间:2023-05-26

看非遗工坊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探访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工艺美术师高英坡(左)在河北曲阳雕刻学校指导学生创作泥塑作品。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摄

“仅两天时间,300多个定瓷小兔子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元宵节前后,曲阳县举办了为期6天的非遗展演活动,作为非遗工坊参展的曲阳秋鸿定瓷艺术有限公司收获不小。公司总经理白耀亮说:“县里推动非遗工坊,让我们这些传统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非遗文创产品。”

曲阳是千年古县,孕育了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曲阳县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非遗工坊为着力点,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日前,曲阳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和鑫特雕塑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盘活资源,力培育非遗工坊

切料、开荒、粗磨、精雕……2月13日,曲阳宏峰雕刻非遗工坊负责人刘玉峰吃过早饭,来到了位于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的生产车间,与工人一起加紧赶制订单。“这是河北鑫特园林建筑雕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特雕塑公司)给的价值600万元的急单,包括人物石雕、铜艺浮雕,客户要求在50天内交货。”他说。

“我们合作有15年了,每逢鑫特雕塑公司遇到活急活,都会将分工程分包给我。”刘玉峰原来经营自家石雕作坊,业务一直不稳定。自从与当地雕刻行业龙头企业鑫特雕塑公司达成合作,他的家庭作坊逐渐发展成一家雕刻公司,年营业额达3000万元。2020年,公司还被认定为非遗工坊。

“这种合作方式,公司不用养人,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实现了互利共赢。”鑫特雕塑公司董事长吴学儒说,如今与他们合作的能工巧匠有80多人,包括两家非遗工坊,每年分发的工程量达3000多万元。

曲阳县的雕刻、定瓷等非遗技艺传承悠久,声名远播。“有专门的经纪人群体拉了业务,到曲阳找生产制作单位。在市场引领下,一方面自上而下,由龙头带动,一个个小作坊发展起来;一方面自下而上,一些个人作坊发展成了公司。这些公司就是非遗工坊形成发展的基础。”曲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组、长刘斌介绍。

为进一步盘活非遗资源,自2020年开始,曲阳县力推进非遗工坊培育工作。利用节会赛事平台、媒体演艺平台加非遗文化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设立县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300万元,奖励在技艺传承保护和带农增收方面作出贡献的企业;由县文旅、人社、乡村振兴3个门联合出台统一标准,开展非遗工坊认定工作……在系列措施推动下,非遗工坊数量不断增加。截至目前,该县拥有石雕、定瓷等非遗工坊207所,涉及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是全非遗工坊数量最多的县。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自兴陶瓷非遗工坊负责人王自兴展示其制作的定瓷文创产品。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摄

利益联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走进曲阳县北孝墓村孝木窑非遗工坊,几名妇女边拉家常边忙着手里的活计,有人揉泥,有人拉坯,有人刻花,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在这儿上班离家近,每个月能拿到近3000元的工资,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正在制作粗瓷水杯的村民闫飒说,打工挣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耽误,这份工作她很满意。

正说着,村民张玉轻端来5把粗瓷茶壶生坯。“我在家制作,完成后交给非遗工坊统一烧制、销售,按照售价的25%,根本不愁卖。”

“粗瓷作品看着简单,实际得经过几十道工序,光凭家里四五口人根本干不过来。”孝木窑非遗工坊创始人闫玉伟是粗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多年来,他招聘周边村民到非遗工坊打工,免费培训制作技艺。手艺成熟后,村民可转型为供货商,由非遗工坊统一供料、提供创意设计等,双方绑在一起合作发展。如今,闫玉伟的非遗工坊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带动40位村民增收致富。

曲阳县非遗资源丰富,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项。“这些非遗资源多分布在乡村,我们通过‘非遗工坊+农户’‘非遗工坊+企业’模式,与村民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他们就近就业,让每一个非遗工坊都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动机’。”刘斌说。

鑫特雕塑公司非遗工坊带动晓林镇的8个行政村、811户户稳定增收,使百余名农民掌握雕刻技能,人均年收入由7000元增加到3万元;陈氏定窑非遗工坊带动500余名人员就业,每人年收入达2万至5万元……近年来,曲阳县组织17家非遗企业与群众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帮扶73个村2895户户实现稳定增收,带动1.6万人就业。

“非遗工坊让村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刘斌说。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在曲阳县孝木窑非遗工坊内,工作人员正在制作粗瓷。河北日报通讯员唐笛摄

引育并举,打造乡村技艺人才舞台

“这款定瓷创意主人杯,釉面细润光滑,白中微微闪黄,杯体印有京剧脸谱、彩蝶等图案,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2月13日21时许,在位于曲阳县灵山镇郭家庄村的自兴陶瓷非遗工坊,负责人王自兴正在直播带货,话音刚落,50个主人杯已被抢购一空。

2012年,王自兴从河北美术学院雕刻专业毕业后返回家乡,跟随父亲在自家作坊干起了定瓷烧制工作。他发挥专业优势,在定瓷的造型和实用性上不断创新。如今他创立的曲阳自兴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达200万元,并被认定为非遗工坊。

“多亏了门的力支持,否则就没有自己的非遗工坊。”王自兴说。2014年,他父亲因病逝世,家里的定瓷作坊陷于瘫痪。正当他一筹莫展时,县人社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帮他申请到了8万元无息贷款作为创业启动资金,还带领指导他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这不但提升了产品知名度,也让他学到了营销思路、团队管理等知识。后来厂房扩建升级时,县委宣传为其发放了1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相关门扶持下,王自兴的公司逐渐站稳了脚跟。“我跟河北美术学院已达成合作,以非遗工坊为平台,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定瓷行业,为乡村振兴助力。”他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非遗工坊发展,要有能人。除了制定帮扶政策、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外,曲阳县还以“培养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创办一个企业,引领一方产业”为目标,搭建乡村技艺人才培育平台。依托河北曲阳雕刻学校,培养近万名优秀技能传承人,其中200多人获工艺美术家、美术师称号,30多人成为、市级的工艺美术师,许多人已成为非遗工坊带头人。依托曲阳县定瓷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定瓷技艺人才500余人,均实现了就近就业、本地创业。

通过引育并举,批乡村技艺人才成为非遗工坊带头人。同时,他们通过引领行业发展、培育高徒等方式,带动更多非遗工坊形成、壮。“我们将把非遗工坊打造为乡村人才留乡兴业的平台,聚人气、传技艺。”刘斌说。(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 通讯员唐笛)

曲阳县把非遗文化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