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柯旋)“今年又考出去12个学生,还有一个硕士生。”7月末,河北保定徐水马各庄村一年一度的“喜讯”如期而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特别是2000年以后,村里已经出了3名博士生、21名硕士生、135名本科生。”对于“学生村”的称呼,该村支副曹建新颇为自豪。
村里的学生携带村委会赠送的行李箱离乡求学。
河北保定市徐水区马各庄村现有村民600多户,地处偏僻,以务农为主。该村“两委”连续多年在寒暑假召集中小学生、即将入学的“准学生”及家长,与本村籍参加工作的优秀学子、博士、硕士交流学方法、分享励志经历。村里虽然拿不出现金奖励,但每年都会为新晋学生披红戴花、请电视台录像。村街展牌上的“状元榜”成为各家各户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2015年,曹建新带领40多名小学生和家长,走进保定市高校参观。2016年开始,小乡村“攀上”河北金融学院,村里承接学生志愿者支教助学。村干还主动联系徐水区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单位,对困难家庭孩子长期资助。
河北金融学院学生志愿者到马各庄小学支教助学。
“村内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家长把老师当亲戚,老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学校教学成绩一直优秀,近两年都居全镇第一。学生们不比吃穿比学,谁家孩子学好就是‘光荣户’。”村小学校长刘东元说,今年考取承德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杨云祥,其堂兄弟四人一个博士、三个硕士。
“不管走多远都记得回家的路”,村支建起“高校学子群”“乡情群”,两个微信群已有200多人。乡亲们始终关注着“村里娃”走出去的奋斗足迹、精彩人生。在外求学、工作的马各庄人不忘家乡,经常为村里发展提供信息、联系项目、献计出力。近几年,全村加工业、林果业、运输业相继兴起,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重教兴学的氛围也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