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县固城镇北店村土地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统一进行喷药作业。张曾良摄
5月5日,定兴县高里镇景安村绿油油的麦田里,小麦已进入抽穗期。村支满术平捋着粗壮挺实的麦茎喜不自禁:“我们村加入合作社的土地有1200亩,种的是小麦和玉米。农户通过保底收益和公益金福利,去年每亩收入达到1300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
定兴县是级商品粮基地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不愿种地、留守老人种不了地的矛盾愈发凸显。为破解“未来,谁来种地”之问,该县结合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采取先试点再逐步推开的办法,积极探索由村支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新模式。
“由村支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既能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在自愿的前提下,我们吸引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整合农田集中连片,构建‘村集体+农户+经营者’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新路子,促进了村民、村集体‘双增收’。”定兴县委都建华告诉记者。
高里镇景安村支牵头领办的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方式与央企中化集团签约,实施“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模式,成为定兴县先行先试的村级支之一。满术平说:“我们与中化集团采取‘两自五统’模式,村集体自主播种、灌溉,中化集团统一提供种子、农资、管理、收割、收购。依靠分层施肥、科学管控、绿色防控等一系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粮食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保障。”
“合作社刚时,乡亲们都有‘观望观望、等等看’的想法。村里的员干就带头入社,还挨家挨户讲解入社政策。”年过七旬的景安村村民王信,儿子一直在外地工作,自己下地又力不从心。他说:“现在,不用自己种地,收入不降反增。我们对支牵头的土地专业合作社有信心,愿意把自家‘一亩三分地’交给合作社经营。”
以村支领办为抓手,定兴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2022年共建成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6万亩。固城镇北店村支牛宝平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实现了五增五降,即:增加了单产产量、种植面积、占补平衡、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产业融合;降低生产成本、农业能耗、地下水使用量、土壤污染和经营风险。”
村支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定兴县263个有耕地的村全建立了由村支领办的土地专业合作社。(记者张亚德、程雅洁、邸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