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切,有行动。为切实解决市民“出行难”,保定市力推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启动主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以下简称“行动”)。
行动如何开展?怎样实施?在保定市10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最新进展。
行动基本情况及2021年重点任务
行动分为规划类、类、管理类3类,涉及10方面重点任务、55项具体工作,力争三年行动两年完成,全面提升主城区交通出行品质,以品质交通带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通断头、建支路、拓瓶颈”,全力打通11条断头路,新建3条次支路,疏解7个常发堵点,整治2所学校、1所医院周边交通,增设6750个公共停车位,实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年度目标。
行动分步推进目标明确
据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副长蔡良占介绍,此次三年行动共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截至今年底,完成9项任务。类具体包括:打通断头路、消除瓶颈路段、主城区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主城区责外便道提升整治和路灯改造、完善立体过街设施、加强交叉口信号灯、增加停车泊位有效供给、13个邻里中心、落实城中村改造安置区配套道路、推进智慧公交站亭。
管理类具体包括:疏解交通拥堵点、学校和医院周边交通整治、落实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加强共享单车规范管理、加强路内外停车执法力度、加共享停车推行力度、强化停车管理综合协调。
第二阶段截至2022年底,完成36项。通过加快实施多个提升改造和示范引领工程,打造完整街道,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完善公交场站及枢纽换乘设施,推进公交转型发展,加快绿道和自行车专用路,提升慢行廊道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全面提高公交和慢行出行服务水平,使绿色出行成为市民的优先选择。
第三阶段截至2023年6月,完成10项。推进智慧交通系统,探索应用新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加快主城区公交系统智能化水平幅提升,交通管理新科技、新装备、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初具规模,交通拥堵得到明显缓解。
行动已完成类2项、管理类3项
类工作进展。完成6750个公共停车泊位。京港澳高速保定南收费站出口道改造工程已于9月23日完成。年底前预计打通断头路11条,其中盛兴路(乐凯街东侧100米-向阳街)、新市场街(七-天鹅路)、复兴路西延(保神铁路地道桥段)、隆兴西路(防洪堤-乐凯北街)4条均已开工。恒源路(恒祥街-永华街)、恒源路(瑞祥街-恒祥街)、东湖环湖路(七-文博街)、金专路(恒祥街-永华街)、顺安路(聚贤街-开泰街东规划路)、聚英街(顺达路-七)、文博北街(规划-复兴路)7条道路均已开工,分路段施工任务已接近尾声。
管理类工作进展。9月份完成了朝阳街(天威路-三丰路,七-隆兴路)、长城街(七-北二环)等3条路段单程长度5.7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分标线施划工作,力争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施划任务。9月底前市公安交警支队已全面加强对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智能化执法管理。
交通优化行动探索新亮点
重点区域交通整治试点。以保师附校、高新区小学为试点,探索“安全上学路”示范校区;以市第一中心医院为试点,示范引领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
智慧城市公交站亭智能化改造。目前,永华北街秀兰尚城西门附近两处公交站亭,已换成全新智能公交候车亭。今年主城区至少完成100个公交站点智能化改造。
加强对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智能化执法管理。完善路口非机动车违法管理系统,在七一恒祥口、复兴乐凯口等8个主要路口“路通违法智能抓拍系统”,在东风路、复兴路的12处路口摩托车违法抓拍设备,落实“五选一”教育处罚方式,积极引导违法群众利用手机APP自主接受学教育和处罚。(记者刘澜、邸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