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92家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增速转正
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
记者日前从市统计获悉,我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正扭转疫情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增速由负转正,成为全市生产回暖的风向标。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生产务业的重要组成分,主要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是社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返还社保等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统计显示,今年1至4月,全市92家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出全市规上服务业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亿元,同比增长89.4%;共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单位负担分)0.7亿元,同比下降29.4%;缴纳应交增值税0.1亿元,同比下降56.8%,减税降费让企业盈利能力幅提高。
其中,劳务派遣类企业营业收入幅增长,生产行业初步回暖。全市92家规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企业中,劳务派遣类企业占27家,1至4月,营业收入达8.6亿元,占整个门类的52.8%,增速16.3%。据了解,劳务派遣类企业是为各生产性行业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市场主体,也是反映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劳务派遣企业高速发展侧面反映了全市生产性行业的初步回暖。
截至4月底,全市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26340人,比上年增长2.2%,应付职工薪酬4.8亿元,人均月工资超过4500元。(记者李倩通讯员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