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活动启动
选择不少于1000个村庄,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日前,沧州市委、市决定,在全市开展“百乡(镇)联创、千村示范”活动,在全市所有乡镇中选择不少于1000个村庄,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规划科学合理要素齐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村内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全达标,村庄内外无积存垃圾、残垣断壁、畜禽粪便,无纳污坑塘,无乱堆乱放,无荒草丛生现象,铲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从源头预防疾病传播。
荒草清理常态彻底。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位,对荒草、秸秆、垃圾等开展集中清理,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遗漏。加柴草、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力度,多形式探索荒草资源化利用模式。
垃圾污水管控有力。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一体化处置全覆盖,示范村全达到有完善设施设备、有成熟治理技术、有稳定保洁队伍、有完善监管制度、有可靠资金保障的“五有”标准。
“厕所”优质高效。合理规划公共卫生厕所,推进厕所清洁卫生长效机制,保持厕所卫生消杀常态化,厕所粪污得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群众对改厕质量满意度较高。
“三区同建”(即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生态园区统筹同建)率先推进。着力抓好新型社区和生态园区集中整治,打造“四美”(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人居环境。
长效机制稳定运转。村“两委”班子高度负责、坚强有力,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常巡视巡查和整改,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整治。
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生活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的责任。农民自愿参与示范村创建,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不乱倒生活垃圾及污水,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美丽庭院和精品庭院比例高于全县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