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黄骅:多彩面花里的幸福滋味

发布时间:2023-05-20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多彩面花里的幸福滋味

黄骅:多彩面花里的幸福滋味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内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面花。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日前,记者走进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几名妇女忙碌不停,当她们揭开蒸屉时,一屉屉面花露出真容,蒸腾的热气迅速散开,香气扑鼻而来,飘散到街巷上……近年来,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依托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加资金投入,强化系统性保护,积极推动工坊,实现了面花制作技艺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在带动百姓实现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承技艺,讲好面花文化故事

活灵活现的小鱼,栩栩如生的兔子,让人垂涎欲滴的桃子……在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向记者一一介绍了工坊内的面花,面花上图案勾勒得那样真切,纹路那样清晰。

面花是黄骅传统面食,形状有鸡、桃、鱼、元宝等各种吉祥题材。逢年过节,面花是约定俗成的礼品,人们走亲访友互相交换面花,换出百种花样、尝到百种味道。“春节前夕,当地百姓就会把面花模子拿出来,变戏法似的,把一个个面团变成栩栩如生的面花。”在孙建军的记忆中,好看又筋道的面花,沉淀着浓浓乡愁,饱含妈味道,是很多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品咂着儿时的味道,孙建军在传统面花里寻找到商机,2000年,他开起家庭小作坊制作面花。随着经营规模扩,2012年,孙建军又了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并带领团队创建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通过传统技艺研究、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从家庭小作坊生产面花,到如今产业化、链条化发展,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孙建军介绍,制作面花需要发肥、兑碱、兑水、和面、揉面等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工完成。为了熟练掌握这门手艺,孙建军揉面把手都揉肿了。自己摸索不行,他就到各地请教专家,并邀请他们前来培训。经过四五年探索,孙建军终于制作出了令自己满意的面花。

“让更多人了解面花、知道面花文化,这是我的责任。”成为非遗传承人后,孙建军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和团队在提升技艺的同时,致力于传播面花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黄骅面花蕴含的内涵和故事。工坊常年开展传统技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同时参与国内外各种展览、展会、比赛百余场次,增加了人们对传统民间技艺的了解和认同。

黄骅:多彩面花里的幸福滋味

                                            黄骅面花。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供图

创新为魂,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将传统面花制作技艺与当今社会文化相结合,让传统面花之美通过产品创新展现给众,体现面花制作技艺的当代价值。

“铁狮子是沧州的文化标识,狮城人的精神图腾,为了让面花具有文化属性,把文化信息带入百姓生活,我们创新工艺,精心制作了2公斤重的沧州铁狮子面花,深受广消费者喜欢。”孙建军说,产品创新过程中,既要保证面花的质量与口感,又要注重实用性,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让老手艺产生新卖点。

在沿用老肥发面等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在面花产品种类、花样、材质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海鲜面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并相继推出婚宴、寿诞和传统节日节气等创新型私人定制面花美食,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些年,工坊一次次革新技术,一次次实验,攻克了存储、老肥工业化生产等关键技术的多个难点和瓶颈,让面花生产实现了流水线量产与手工制作的完美融合。”孙建军说。

如今,黄骅当地既有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型加工厂,又有散落在乡村的小作坊,有的还添加菠菜汁、南瓜汤,创新制作绿色、黄色的果蔬面花,产品除了本地销售,还卖到北京、天津等地,带动起当地旱碱麦种植、加工等环节发展。

黄骅当地面花产业发展的同时,面花模子制作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数十年来,河北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殿华,坚持富有灵性的纯手工制作,每年制作小小的面花模子三四百件,既有为饭店创新制作的铁狮子、老鼠驮元宝等型面花模子,也有当地人喜欢的皮皮虾、梭子蟹及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动物等造型,为面花产业创新发展贡献了力量。

产业带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一个25克的果蔬面花能卖3元,春节期间面花日出货量近万余枚……如今,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工坊发挥产业的辐射能力,带动更多当地群众靠面花致富。

走进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李军正在忙着揉面团,“来工坊打工,一个月能挣六千多元,还能定期参加工坊组织的业务培训。”李军介绍,他自己现在了旱麦香面花馒头小作坊,一年能挣几万元,之所以还在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打工,是为了学更多专业的面花制作技艺,创立自己的面花品牌。

裕福面花作坊、春节面花作坊……来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学的不止李军一家,近年来,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300余人。“首先要让学员了解面花、爱上面花,之后再通过面花制作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面花制作技艺技巧,使他们掌握这门谋生手艺,既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又帮助群众找到了致富方法。”孙建军说。

“前来学的人取得合格证书后,可以留在工坊工作。近年来,工坊共带动1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年收入4万元至8万元。学员也可以回乡自主创业,开设面花小作坊,创立自己的面花品牌,服务乡邻,为面花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孙建军说。

此外,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采取“设计+生产+销售”的运行模式,不断拓宽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民以食为天,传统面花有着美好的前景,我有信心把这项事业一直做下去,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家一起把面花产业做做强。”孙建军说。(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