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试验田 闯出致富路
——盐山县韩集镇薛堂村探索特色农业发展见闻
苍翠的藤蔓,日渐金黄。眼下,盐山县韩集镇薛堂村100亩的瓜蒌试验田丰收在即,预计今年亩均收益将超万元。密织的藤蔓下挂满了金黄的致富瓜,百姓的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明年咱该扩种植规模了。”薛堂村支薛凤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着如何高效利用属于村集体的500亩土地,为群众的富裕生活、家乡的振兴赋能。
薛凤才说,薛堂村种植瓜蒌,多亏了村里一位名叫薛兴柱的乡贤。薛兴柱早年和父辈在济南打拼,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成功创立了“薛记炒货”干果品牌,如今1000余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城市。在外闯荡的薛兴柱一直心系家乡,多次为薛堂村介绍项目,最终选定了依托自己的畅销产品“薛记炒货”引领群众致富,由此瓜蒌种植在家乡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瓜蒌全身都是宝。瓜蒌籽炒熟后作为休闲零食很畅销。瓜皮和根,是中药材,价值很高。”薛凤才说,薛兴柱牵线搭桥,促成了薛堂村和加工商合作。“我们薛堂村种植瓜蒌,加工商收购瓜蒌籽,加工后为‘薛记炒货’供货,形成了一条产业链。”薛凤才说。
一年投入,多年受益。第一年,薛堂村投入约60万元种植瓜蒌,接下来四年每年只需要投入肥料、农药、人工等,就可以坐等受益。“瓜蒌籽和瓜皮每亩地就可以收入过万元,三年以上的瓜根还可以制成天花粉。”薛凤才说,瓜蒌已经成为他们的致富瓜。
目前,韩集镇借助“薛记炒货”人才、技术、销售、品牌等优势,将全镇培育成“薛记炒货”旗下瓜蒌种植基地,打造“薛堂”牌瓜蒌籽品牌,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形成“订单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除了试种成功的瓜蒌外,薛堂村还试种了多种果树。其中,今年夏天新上市的棚油蟠桃、蟠桃等深受高端市场欢迎,也将进入扩种植规模阶段。
薛堂村有1500人,多数人“漂”在外头:做买卖、干装修、跑运输、打工等,留在村里的多是上岁数的老人。怎样盘活土地,带动百姓致富?村“两委”就这个问题不知讨论过多少回。如今,村民们把土地交到村集体统一管理、种植,试验田上硕果累累,并且为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薛堂村村民薛鹏种植经验丰富,在试验田打工。50多岁的他,经常泡在田间地头、棚里,研究新品种种植技术。赶上有农业专家来村里指导,他绝不放过学的好机会。“村里的种植品种不断创新,我也得跟着多学,积累经验。”薛鹏说,他对种地有天生的眷恋,现在不出村打工挣钱,还能多看多学,不仅腰包鼓了,头脑也充实了。(记者鲁萍 通讯员刘昊、霍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