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2月9日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宁利勇)今天,在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镇食堂,身穿白褂的食堂师傅说,以前干下乡做饭就跟打仗似的,忙乎半天;现在可简单多了,一锅炖菜、蒸几个土豆,比给职工做饭还简单。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真没想到这么多领导干来到我们镇里现场学、调研,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哈里哈镇组宣干说,原来办事需要跑好几个门,现在每周三县级领导和门都主动到乡镇蹲点调研,指导工作。
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为尽快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共谋围场高质量发展之策,2022年2月7日,围场县委理论中心组组织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利用一天的时间到哈里哈村集中学研讨,寻找一条绿色发展、二次创业新路径。
中午,家共食“创业餐”,与会人员自行扫码缴费,共开具17张收据。
图为食堂收据。 通讯员宁利勇摄
“通过用餐,备餐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40分钟,用餐时间由原来的近1小时缩短到15分钟。”哈里哈镇负责人说,“创业餐”的推行,缩减了就餐时间,为干深入一线排忧解难提供了更空间。
在围场县委的带动下,乡镇委、换届以来,广员干80%的时间扎根基层,身入基层、心入基层,以美丽乡村为契机,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产业提升等行动,让乡村更美丽、让群众更满意。
据悉,2021年6月1日,围场在全县37个乡镇推广“创业餐”,统一用餐标准、统一收费标准,并准确记录用餐时间、用餐人员、缴费金额等内容,规范接待行为,减轻乡镇负担,转变工作作风。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实事清单,只有深入基层寻计问策,才能凝聚民心民智,共谋发展之策。”围场县委刘洋说,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一线调研走访,才能掌握一手资料,了解一线实情。
围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以县委“连心信箱”“三个三”下基层机制为载体,每月第三周赴包联乡镇、其他周周三赴其余乡镇,开展下访解民忧、调研谋振兴、一线办实事、宣讲怀恩活动,与两代表一、市县驻村工作队、乡镇村组干、基层员群众代表座谈交流3个小时以上,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调研结束后,家共食“创业餐”,不给基层增加一分钱负担,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塞罕坝二次创业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围场广干职工下基层调研650批次、2579人,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3800余个。
今年,围场将设立驻村第一县委工作点,县级领导主动上门对接服务,帮助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驻村第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想法来、带着办法走。
十七张食堂收据,留下的是县委和基层干的约定,留下的是优良作风的传承,留下的是员清廉的本色,成为围场转作风、促廉洁、树形象、保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