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许丰、张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干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着力增强各级各类干能力素质,深化干教育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优秀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建立一个品牌体系。培训产业是围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为深入落实“三个植入”要求,准确把握“两区两县”发展定位,围场探索建立了“四个四”(即培训路径明确、重点内容突出,培训工程引领、“四制一考”评估科学)干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出具有围场特色的“蓄智赋能·木兰红领”干教育培训品牌,助力围场实现跨越发展。
建强一支师资队伍。为打造专兼结合的干训教师队伍,围场建立了“名师请进来”讲学制度,重点邀请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上级门领导到围场县实地调研和辅导授课,有效解决了因培训师资不足而影响干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问题。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包括知名高校、专家学者、领导干、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160余人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持续加教学骨干培养力度,分批分类选派校骨干教师到、市委校进行脱产学,先后选派11名骨干教师进行脱产学,人均学天数在2个月以上。着重学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师资等方面的知识经验。
创新一个培训形式。为增强领导干素质能力,围场通过创新举措、灵活方式,面向全体基层干广泛开展了“环保”,利用每周三晚上时间进行学充电,累计培训干上万人次。举办了“领导干培训、比拼”活动,通过给领导干下任务、定课题,变干被动受训为主动参与、主动展示。先后有十余个门、乡镇参与授课,有40多名领导干走上讲台,通过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提出思路、亮明举措,讲解本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领导干和受训学员素能都得到了提升,收获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提炼一堂精品课。为打造干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县委组织联合县委校举办“精品课程我来讲”活动,以素质高、水平高、影响好的专(兼)职教师为主体,在各自最熟悉的领域确定1个课题,提炼1堂课程,或校教师多人共同组织1堂课程,通过举办“教师论坛”、组织开展“名课”评选活动等,了解掌握创建课程的质量、效果和反响,并组织专家对参赛课程进行评选,最终确定课程题目。对选报课程被纳入全县干教育培训“精品课程”的个人进行奖励,激发教师队伍潜心研究、努力工作的热情。
坚持一次实践互动。为充分利用好县内的望海楼、尚海林等红色性教育资源,哈里哈山水林田湖小镇、塞罕坝生态科普园等绿色生态教育资源和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等金色创业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县委组织会同县委校认真研究确定实践教学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员进行现场式、体验式参观学,先后开展基地实训1400余人次,提高学员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培训与实践运用相统一。
用好一个网络平台。网络学是促进教育培训现代化的一个全新方式,是干脱产培训的有效补充方式。利用干网络学院学,可以随时随地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近年来,县委组织通过干网络学院先后开设了史性教育、人文社科、心理健康等各类班次15期,学员通过干网络学院还可以进行自学,接触更多的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
发挥一个主要阵地。切实发挥县委校在干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重点内容突出”(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坚持6+10纳入课程”(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的等方面重决策署必须纳入培训课程,哲学、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军事、外交、保密、时政、心理健康也要纳入培训课程)作为干培训的重要内容。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2期5000余人次,举办优秀年轻干、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培训班4期26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