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玄国岳)冬季本是农闲时节,然而,在宽城满族自治县闫杖子村,村民们利用冬闲时间,或发挥一技之长,或发展增收项目,或丰富文化生活,呈现出一派“冬闲人不闲”的热闹景象。
一走进闫杖子村支刘晓丹的家中就能看到,刘晓丹正和几个姐妹在桌前紧张地忙碌着。拿面、放馅儿、攥实、团圆儿,眨眼间,一个个漂亮的粘豆包就包好了。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一边忙活,一边唠家常,一片热闹景象,真正把冬闲变成了冬忙。
粘豆包是满族的传统特色食品,是平时狩猎、耕种、行商、越冬以及战时的主要食品之一。闫杖子村的手工作坊为了保证粘豆包纯正的口感,全手工进行包制,做出来的粘豆包小匀称,皮馅儿和一,粘而不粘,且筋道无比。同时,粘豆包用料都是自家种植不上化肥农药的优质黄米、江米、米、红豆,因此口感甜糯,营养丰富。
别小看这小小的粘豆包,它已经变成了村里增收致富的新法宝。刘晓丹介绍,手工作坊目前已经定出2000个粘豆包,预计今年能销售出30000个粘豆包,收入能达到7万元左右。小小的粘豆包却拥有着巨的能量,打开了冬季宽城闫杖子村“增收致富包”,也变成了致富的“金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