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海波、曹丽颖、佟丽、张安)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重点实施“夯基、铸魂、点光、培根、嗨歌、育花”工程,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筑牢“文明之基”,实施创建工程
丰宁满族自治县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行动”为重点,增设停车位1200余个、电动车充电桩26个,粉刷墙体7600平米,清理小广告1500余处,捆扎弱电线5300延米、私拉电线230余处,新设分类垃圾箱800个,劝阻不文明行为1.9万人次。开展“访千楼万家、创文明城市”、群众“随手拍”等活动,共接受群众反映实际问题430余件,收集整理创建工作意见建议600余条,电视台专题曝光5篇,问题整改638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6%;组织80多个单位开展“文明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建183个小区和56条背街小巷,引导各单位职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用好“一载体”,即利用“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县43个行业、40多个文明单位开展“提质提效、文明服务”竞赛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场次。管好“一系统”,即完善文明单位考核系统,成功创家级文明单位1个、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32个,县级文明单位37个;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市级文明村镇17个,县级文明乡镇17个、文明村203个,占比达到66%。投入资金273万元,粉刷防雨外墙涂料约3.2万平方米,制作标志标识牌约100余个、各种制度牌约200余块、宣传牌约500余块,施划停车场地约2万余延米,制作安装展架类公益广告约300余个,制定完善《村规民约》300余条,全县“一约四会”覆盖率达到 100%;创建级文明家庭2户、市级文明家庭13户,评选县级最美家庭5户、孝心养老光荣户1147户,征集红色家风故事17篇并在县级媒体刊播转载;2所学校被评为级文明校园,同时被文明办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校,承德市委、市命名12所市级文明校园,丰宁县委、府命名32所县级文明校园。丰宁二小先后在河北乡村学校少年宫培训会、承德市创建文明校园推进会进行交流发言。
锻造“文明之魂”,实施典型培树工程
通过榜样引领、宣讲教育等形式,全力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深入开展“十个五”等评选活动,广泛培育宣传各类道德典型,评选出“好人”1名、“河北好人”3名、“承德好人”14名,推选市级道德模范4名。组织开展“在我心中 365百姓故事汇”“团结就是力量”等群众性活动,深入宣讲活动43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开展“议民风、办实事”活动163场次,办成实事261件,评选诚信经营企业10家,诚信经营示范店20家。
点亮“文明之光”,实施文明实践工程
全县已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8个,实践站322个,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合理利用补助资金50万元,打造级示范所、站25个,全实现“六有”标准,县直门、企事业单位同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公共文化设施、学校、文化长廊等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实践基地228个。创新“互联网+文明实践”模式,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和喇叭工作室,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服务模式,平台完成文明实践订单230余条。
厚植“文明之根”,实施“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工程
搭建网上“道德银行+爱心超市”运行系统,在丰宁文明网、丰宁网、信用丰宁网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设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的管理系统入口,统一规范道德银行积分兑换标准。将“道德银行”与诚信有机结合,建立民建捐赠丰宁爱心超市物资仓储点,接受来自民建企业捐赠物资价值3000万元。全县308个“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已全实现网上运行,累计记录好人 43057 人、好事 38696 件,兑换36529人次,价值 652万元。
唱响“文明之歌”,实施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工程
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和APP,联合人寿保险公司为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完善志愿者保险制度。实施“文明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县直80多个门结对帮建183个小区和56条背街小巷,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成志愿服务支队,开展“清洁家园 志愿有我”等志愿服务活动1.2万余次,参与干群众达15万人次。全县在“燕赵志愿云”实名注册志愿者55837名,累计完成团队注册92支,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89万小时,全年组织志愿者培训10余次,参与人数3000多人次。
培育“文明之花”,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程
以《河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体系》为依据,向34个责任单位分解任务,制定考核标准,推动各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童心向”主题实践、“唱支红歌给听”等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家长和学生达3万多人。5个门联合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命名活动,推选出市级“十佳新时代好少年”1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4名,县级“新时代好少年”60名,校级新时代好少年400多名。30余家未成年人校外实践基地,实现了54所学校与社会基地的有效对接。积极推进“复兴少年宫”级试点工作,乡村复兴少年宫24个。建成未成年保护中心1个、工作站3个、工作点18个。未成年人保护基金,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圆梦微心愿”等活动,拉动社会资金100余万元,捐困境儿童160余名,培育“我要上学”“爱育未来”“关爱至初”等5个持续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