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四项重点工程!河北兴隆打造“有里又有面”的农村人居环境

发布时间:2022-11-06

河北新闻网讯(田薇) 近年来,河北承德市兴隆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村容村貌整治四项重点工程,着力打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三化联动”,全域推进垃圾处理

兴隆县坚持从最难处着手,整合资源,创新举措,“三化联动”,探索建立了全域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处理模式。

突出“市场化”运营。方面,兴隆县统筹使用预算资金、东西协作资金、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0.7亿元,垃圾转运站25座,配套购置垃圾桶13649个,水平压缩转运设备37套,各类垃圾转运、收集、清洗、吸污、洒水车80辆,同时,撬动社会资金1.1亿元,1座垃圾分拣场、1条日处理能力达400吨的水泥窑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生产线,有效解决了县本级投入资金不足难题。运营方面,采取招投标方式,委托两家第三方公司分别负责保洁、收集、转运和分拣、处理,同时将财政投资的中转站、购置的配套设备设施,以租赁方式供负责保洁、转运的安旭专用汽车企业使用,使垃圾处理全面实现市场化运营。

四项重点工程!河北兴隆打造“有里又有面”的农村人居环境

突出“流程化”无缝对接。收集环节,根据各村常驻人口数量和垃圾产生量,由第三方公司优先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担任一线保洁员,科学配置垃圾桶和小型垃圾收集车,确保农村保洁“全覆盖”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转运环节,使用收集车将村内垃圾桶垃圾按比例压缩后运至转运站,再通过专用设备压缩后转运至生活垃圾分拣场。处理环节,在分拣厂将垃圾分类并按比例压缩后,运至水泥窑生活垃圾协同处置生产线进行终极焚烧处理。

突出“无害化”处理利用。收集转运注重全程管控,利用转运站和专业运输设备、专用垃圾桶,实现垃圾密闭暂存和运输,确保全程避免或减少固液渗漏和气味散发。分拣处理注重资源利用,依靠分拣场,分拣垃圾衍生燃料和筛下物(建材原料、可回收物等),实现垃圾再利用。对分拣后的垃圾,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焚烧加工形成建筑材料,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双赢效果。

坚持“分类管控”,全境治理生活污水

兴隆县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兴隆县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实施规划》,分类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实现污水管控全覆盖。

统筹“三个一批”抓管控。根据农村居住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兴隆县确定了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和单户处理为补充的“三个一批”管控原则。一是城镇管网覆盖一批。坚持就近原则,利用县城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六道河镇、半壁山镇两个再生水厂、建龙特钢污水处理厂就近覆盖周边38个行政村。二是集中收集处理一批。在主要河流沿线、居住相对集中的109个村,实施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截至目前,实施了4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新建污水处理站(点)75座、管网150公里,打造湿地景观8处,32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剩余32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筹备。三是单户改厕补充一批。在远离河流、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地质结构复杂等不具备集中处理条件的143个行政村,采取单户改厕分散处理方式,实现污水处理有效管控。

创新“三方衔接”盯运维。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运行,兴隆县强化与施工方、运维方衔接,在工程设备验收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央企中冶水务有限公司为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设施后期运维单位,全面负责污水处理设施日常巡检、设备维修及保养、站点清淤、水质监测等工作。在工程设备验收时,要求运维企业全程参与工程验收,避免验收移交后出现技术差异,影响设备运行效率等问题。

压实“三级责任”严监管。县级层面,制定出台《兴隆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考核办法(试行)》,作为对第三方运维机构监督考核、经费划拨的重要依据。乡镇层面,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运行监管纳入乡镇环保所监管职责,对全县20个乡镇环保所在原有3人基础上,另招聘编外人员78人,每个环保所增配3~5人,并统一租配越野巡查车辆,加常巡查检查,发现跑冒滴漏或处理质量降低等问题,及时处置上报。村级层面,制定村级污水设施日常看护管理制度,实行“包干到户”,指定专门维护管理员,定时定点巡检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保障站点长效达标运行。

四项重点工程!河北兴隆打造“有里又有面”的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建管并重”,全县开展厕所

小厕所关乎民生。兴隆县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累计改造厕所6.1万座,无害化厕所改造率达到90%。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具体模式标准。兴隆县统筹考虑“九山半水半分田”石质深山区县特点和各村地质结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察借鉴外地先进改厕经验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独具兴隆特色的厕所改造模式。在总体要求上,坚持一步改到位、长远不落伍。在具体布上,坚持退街、进院、入户。在改造形式上,提倡改水冲,全面推无害,严控卫生厕。卫生厕所的定义是不渗、不漏,粪污不能经无害化处理,这是改厕最低的标准。根据分农户家庭院落特点,可以改造这类厕所,但是必须经现场踏查合格后才能建造,所以“严控卫生厕”。“全面推无害”,即改造完成的厕所,粪污需经粪渣沉降和微生物降解发酵后达到无害化的标准。目前,水冲在农村地区改厕标准,耗资较,对污水管网覆盖和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村,引导采用“水冲式”厕所,对东南低海拔的村,推广使用“双瓮式”厕所,对西北高海拔的村,推荐使用“三格式”“双坑交替式”厕所。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摒弃“包揽”的传统行政思维,针对厕所改造方式不一、标准不一、投入不一的现实情况,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此做法极满足了群众个性化改厕需求,有效调度了群众改厕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

“建管结合、管服并举”确保改厕实用长效。厕所改造不是简单的推数量,如何让群众改得好、用得好,是检验厕所改造成效的重要标准。兴隆县在全县20个乡镇普遍推广“厕所服务站”,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居住相对集中的村,按照“五有”(有规划布、有组织机构、有固定场所、有服务组织、有清淘机械)标准,规划一个或多个厕所服务站。通过厕所服务站,抽粪价格由原来的80~100元降低到40~60元,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实现了由不敢用、着用向放心用、放开用转变。

四项重点工程!河北兴隆打造“有里又有面”的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五措并举”,全面整治村容村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兴隆县突出“宣清拆建管”五项举措,按照“打点、扩面、连片”的思路,明确“典型示范—全域推进—升级加力”三步走,深入实施“五清三建一改”村容村貌整治系统工程,全力打居环境“升级版”和乡村振兴的“兴隆样板”。

以“宣”为先导。采取喇叭进村、小广播入户、微信群到人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利益实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以“清”为基础。坚持以“五清”为重点,每年坚持打好春、夏、秋、冬“四个战役”,三年来累计清理残垣断壁和杂物28162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60.8万立方米,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0.9万立方米。

以“拆”为关键。采取卫星定位、组织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地毯式”逐户摸排等方式,在全面调查摸底、划定拆除范围基础上,划分轻重缓急,坚持员干带头拆、重点突破先行拆、依法依规强制拆相结合,通过先拆带后拆、自拆加强拆,多方用力、分层突破、全面推进,赢得群众理解支持,打消攀比思想和抵触情绪。三年来,累计拆除各类违建22.1万平方米。

以“建”为根本。遵循“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的理念,按照经济适用、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利用清拆腾退出来的空地,按照“全域旅游”的标准,因地制宜、合理小广场、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共4721个,同步推进村街硬化、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美丽庭院等工程,既提升了村庄品位和水平,也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行为。

以“管”为保障。聚焦“谁来管”,全县289个村全“红白理事会”和“孝老理事会”,培养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等风俗惯,整治高价彩礼、燎地烧荒、乱扔乱倒等陈规陋,推进移风易俗,同时全面推行“照镜子”保洁管理机制,录制村容村貌视频作为“照镜子”对标的“蓝本”,制定清扫标准及管护规范,日清日保;建立“一总四包”(支负总责,“两委”干包片、保洁员包胡同、员村民代表包户、户主包房前屋后)网格化管理体系。聚焦“怎么管”,按照“要求具体、奖惩分明、简便易行”原则,全县289个村全制定村规民约,让日常生活劳作有章可循、奖罚分明有据可依。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