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围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 推动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2-10-21

河北新闻网讯(许丰)“这几年,村居环境变美了,文化活动也更丰富了。在乡村舞台,我们可以看戏听曲,在农家书屋,孩子们可以看书学,有时还会开展邻居互动活动,邻里关系更好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克勒沟镇毛坝村民杨景莲笑呵呵道,现在一到晚上,便能看到村民们伴随音乐跳舞的身影,很是热闹。

围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 推动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整洁的乡村。

精神滋养文明,毛坝村的和谐景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围场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将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快推进围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力探索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破解“”问题,扎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基层、走深走实。

把牢文明实践的“定盘星”,在“强基固本”持续发力。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基础性、性任务。建立三级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确定“七条实践路径”、工作职责和102个结对帮建单位,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乡镇实践所37个、村(社区)实践站321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组建以县委为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0支常备专业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通祥社区红马扎志愿服务队、八号村兵哥哥志愿服务队、半截塔村桑榆霞满天志愿服务队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队伍28支。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人数达8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600余支,其中乡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1500余支,实现每个乡镇、村(社区)至少拥有1-3支特色队伍,营造了“全城志愿”的浓厚氛围。

围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 推动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

用好文明实践的“金钥匙”,激发精神文明“转型赋彩”。该县整合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老年学、科普基地、广场公园及各类展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创新推行“中心+实践基地、所、站+实践点”延伸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68个、实践点1100余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210户;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及“三禁三树”主题实践活动640余场次;打造“乡风文明一条街”125条、“诚信经营示范街”8条、孝心村和道德村35个;在全县56个村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目前已累计兑换积分1000余分,受众200余人,兑换物品价值5000余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每月第三周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周”的工作机制,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清洁家园·爱卫有我”“幸福木兰·守望相助”“手拉小手 结对齐步走”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1000余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万余件,切实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围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赋彩” 推动精神文明“落地生根”

哈里哈三义号花会旱船。

绘就文明实践的“施工图”,打造精神文明“动力引擎”。围场组建6支“乌兰牧骑”式宣讲服务队、63支宣讲小分队、349支木兰志愿服务宣讲队、23支“8090青年宣讲团”,结合“三个三”下基层调研帮扶机制,每月定期开展创新理论“七进”活动,创新宣讲4000余场次,受众30万余人次。开展“童心向”“请放心 强国有我”“‘百个所、站赛文明’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月”等主题实践活动600余场次,评选“新时代道德模范”30人、“新时代最美围场人”53人、“新时代围场好人”256人、“新时代好婆婆好媳妇”410人、“新时代好少年”50名,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学,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聚焦丰富文化生活,组织举办庆祝“永远跟走”诗歌朗诵、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彩色周末”文化惠民活动、广场舞赛等活动100余场次,开展送图书、送皮影、送戏曲、送电影下乡等4204场,创作了蒙古好来宝《塞罕坝上建奇观》、音乐快板《低碳我来讲》《虎年新春防疫快板》等精品佳作18个,进一步丰富了全县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