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富强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奋斗目标,在刚刚闭幕的市“两会”上,《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文化旅游中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
围绕推进文化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十四五”期间,邯郸将创建赵王城、邺城、名府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打造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构建“三带六集群”发展新格;厚植生态新优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积极创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
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邯郸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规范实施。目前,邺城考古遗址公园列入考古公园立项名单,赵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各项展示工程加快推进。运河、长城(邯郸段)文化公园进展顺利,一二九师司令旧址等重点文保单位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及工程实施有序推进,邯山区等14个县(市、区)列入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冀鲁豫片区,峰峰矿区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入选第三批级抗战设施、遗址名录。
市文广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邯郸将完善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挖掘梳理邯郸优秀文化资源,加快长城、运河文化公园(邯郸段),促进赵王城、邺城、名府故城等合理利用,创家考古遗址公园。加邯郸重文物、文化典籍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数据库,谋划级城市考古和保护基地。加强响堂山等石窟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利用,实施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力推动戏曲繁荣发展,做好武安平调落子、永年西调等地方剧种的保护传承发展。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创办各类专题博物馆,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形成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着力推动文博创意产品,让文物更好“活”起来。加强工业遗迹保护性再利用,发展工业遗产游,变“城市锈带”为“生活秀带”。
强化文旅产业平台项目支撑
“十三五”期间,邯郸方特国色春秋填补了我没有方特主题乐园的空白;“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规划全面启动,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开街运营,华侨城集团、华强集团、万达集团、中景信集团、伟光汇通集团、曲江文化等知名龙头企业纷纷布邯郸,全市文旅产业业态持续丰富、文旅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文旅产业链条极延伸。
市文广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邯郸将持续办好市旅游产业发展,承办好第六届河北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与华侨城等龙头企业合作,推进结构性、性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做做强文化旅游领军企业。培育打造一批知名度高的核心吸引物,引导支持资源禀赋好、特色突出、具有较潜力的景区创家A级旅游景区,推进娲皇宫、广府古城等景区提质升级,推动响堂山、一二九师司令旧址、东太行等景区创家5A级旅游景区;跨域打造临漳(邺城)—磁县历史人文休闲娱乐区、武安—涉县生态休闲康养度假区等旅游片区,重点推进东太行旅游度假区、溢泉湖旅游度假区等高品质度假区,支持漳河经济区创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构建以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为核心的精品文化旅游目的地体系,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引领,推进重点县(市、区)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创建级以上全域旅游示范区。
构建“三带六集群”发展新格
“十三五”期间,邯郸文旅产品供给持续优化,全域旅游再谱新篇。涉县、武安市先后被认定为全域旅游示范区,邯郸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居全第一;武安市、峰峰矿区被认定为河北全域旅游示范区。邯郸景区创建实现突破,继娲皇宫之后,广府古城成功创家5A级景区;馆陶粮画小镇、武安市东太行、肥乡丛台酒苑等景区先后被授予4A级旅游景区资质,邯郸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7家。
市文广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邯郸将调整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构建“三带六集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邯郸将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加文旅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文旅综合体,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力发展创新创意产业,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主城核心区;高质量规划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成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太行山绿色产业示范区、京津冀健康旅游示范区;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谋划一批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旅产业创意园、民俗风情小镇、古运河文化街区等项目,使运河(邯郸段)重焕生机,尽展魅力;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推进滏阳河全域综合治理,实施沿河流域已有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改造,加快新项目培育,努力将母亲河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璀璨文化带、缤纷旅游带和高质量发展带;以文旅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培育壮赵文化、磁州窑、太极拳、成语典故、红色旅游、女娲神话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邯郸还将厚植生态新优势,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推动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推进娄里水库等一批重水利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届时,文化旅游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文化旅游工作在全市工作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邯报融媒体记者孟令卫、袁鑫 通讯员李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