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贺宏伟 贾宏博 吴苗苗 李元华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作为农业,刚刚闭幕的河北委十届二次提出,“要扎实抓好粮食安全工作,坚持政同责,保耕地、保播种面积、保产能、保产量”,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河北农业力量。
一分署、九分落实。连日来,河北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农林科学院、供销合作总社等门围绕学贯彻委十届二次精神开展学讨论,一致认为,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按照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多种粮、种好粮、多打粮。
坚决扛牢农业政治责任 全力维护粮食安全
“河北是粮食主产,要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事。”河北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组王国发表示,河北农业农村将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讨论为抓手,迅速掀起认认真真学精神、对标对表查找不足、实实在在补短板的热潮,以本职工作的争创先进、增比进位,推进全农业农村工作的跨越发展和进步。
6月17日,在河北柏粮粮食储备有限公司门前,装满小麦的小车辆排起了长队,粮库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将粮食化验、过秤和入仓。为了确保收获的小麦颗粒归仓,从今年春天开始,柏粮就启动了夏粮收购的各项准备工作,准备有效空仓容约1亿公斤、收购资金3亿多元,真正做到“人等粮、钱等粮、仓等粮”。
“实现更高层次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河北粮食和物资储备粮食储备处处长王雪松表示,下一步,将把贯彻落实好精神作为主线,着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组织好夏粮收购,确保收获的粮食颗粒归仓,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粮食市场保供稳价。
河北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伍建光告诉记者,委农办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实施粮食稳产专项行动、乡村产业质量提升行动、乡村行动,集中力量打造1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升级农业“芯片” 用科技创新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用农业科技力量守护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人员责无旁贷。”河北农林科学院院长张铁龙表示,农科院将聚焦委十届二次确定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勇挑科技兴农重担,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农业科技创新中当先锋、打头阵。积极培养知农、爱农、为农的新型农科人才,储备守护粮食安全的栋梁之材。
环渤海地区是经济快速发展区域之一,然而受自然条件制约,这一区域有着数千万亩的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近年来,河北紧抓重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研发繁育并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玉米、小麦品种。今年夏收,位于“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区的麦田,采用了耐盐碱品种及微咸水灌溉等技术,预计平均每亩可增产5%左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十四五”时期,河北围绕种业创新重点任务,组建了20支高水平育种创新团队,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特色种业位居全国前列。
在河北小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辉看来,贯彻落实精神,就是要推进种业振兴,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在目前良好的科研环境支撑下,我们正围绕产业需求,积极研发更多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绿色高效、特色专用、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种,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得到展示和应用。”
当好“粮保姆” 探索农业服务新模式
6月13日,由河北农业农村组织的小麦品种“马兰1号”浅埋滴灌晚播千亩示范田实打实收测产活动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丘头镇徐村和丽阳村举行。经实测,平均亩产778.88公斤,创造了河北千亩以上规模小麦亩产纪录。
与高产攻关田不同,本次测产的浅埋滴灌晚播千亩示范田去年还在普通农户手中进行田种植,小麦亩产多在500公斤左右。高产纪录的产生,得益于种植良种,以及河北供销合作社在全10个市发展节水农业全产业链托管服务。
“农民有什么需求,供销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服务。”河北供销合作总社组、理事会丁荣进表示,全供销合作社系统将按照委十届二次署要求,持续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坚决打赢打好节水农业、高标准农田和农资供应战役,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更作用。
河北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缺水份,地下水超采严重。据丁荣进介绍,全供销合作社系统将继续推进节水农业全托管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水、肥、工、增地、增产、增收,年底完成土地全托管300万亩。
据他介绍,河北供销合作社正在高起点规划,探索“高标准农田+”新模式,树立现代农田典范;高标准设计,集中打造级农业产业园区,有效提升产能产量;高质量施工,打造高标准农田全国样板;高水平管理,坚持“建管用”一体,提升地力、增加产量,高质量完成60万亩高标准农田计划。
当前,正值夏收夏种关键期。丁荣进告诉记者,全供销合作社正根据农资需求,全力做好保供工作,做到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做好保质工作,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增加优质农资供给,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做好稳价工作,落实好、有关储备任务,及时投放调剂供应,发挥好农资储备的“蓄水池”“稳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