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提“气质”、净“水质”、优“土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风景秀丽,流水轻盈,一条条河流如同“玉带”绕城而过,为廊坊增添了无限秀色。为打造优质水环境,廊坊市科学设计治水路径,全面实施鲍邱河三河段水生态修复等27项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深入推进8条国控河流综合整治,确保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利用“人防+技防”巡查监控体系,不间断巡查全市水污染防治情况,水环境预警与评估分析平台和3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上半年,全市8条重点河流9个国控断面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其中4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标准,优良水体比例44.4%;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专家组的到来就像下了场及时雨,指出我们清洁生产方案存在的问题,从专业角度给予建议和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近日,城县洪海保温材料有限公司经理刘靖宇高兴地说。今年以来,廊坊市强化寓执法于服务工作理念,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和企业问题“一次清·帮扶”活动,组建高水平生态环境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队伍,深入企业和基层一线,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对全市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中重点排污企业开展面对面指导、精准帮扶,破解企业污染治理难题。
为贯彻落实和、市稳经济盘决策署,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包括实施激励性生态环境绩效分级制度、“零罚款”生态环境执法、“环评服务百日”等在内的《廊坊市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住经济盘的八项措施》,做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两手抓、两手硬”。特别是作为全首个排污权储备试点城市,廊坊市持续深化排污权储备和交易,累计收储排污权指标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2万吨、化学需氧量1.7万吨、氨氮2600吨,有力保障了“十四五”重项目顺利落地。6月7日,6家企业在全率先开展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成交金额2383万元。今年以来,共为全市152家重产业项目提供了排污权储备指标,完成排污权交易277笔,出让金收入1626.59万元,居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