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丨生态环境篇 绿迹·绿绩

发布时间:2022-11-01

网石家庄7月14日电 (赵明妍)河北石家庄市市民王汝春的电脑里,已经存有3000多张“天空照片”。说起这些照片,这位七旬老人眉头舒展,神态放松,开始侃侃而谈。

“我喜欢摄影,所以就想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记录天空的变化。今年是我坚持的第九个年头。”王汝春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每张照片都标注着拍摄日期,井然有序,“优良天气的天数,2021年全年已经达到269天,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照片生动记录了时光里的一瞬。而在燕赵地“拨霾见日”的奋斗路上,无数个瞬间汇集成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的以来,河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幅改善。

2021年,河北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全国考地表水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优良)断面比例73%,劣Ⅴ类断面全消除;受污染耕地与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和管控措施100%全覆盖……河北正不断展现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绿色“成绩单”。

天蓝·克难退“后十”

7月12日傍晚,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河北石家庄市广场上休闲娱乐的市民逐渐增多。“你看我这微信朋友圈刚刚有好多人晒蓝天白云,感觉爽利得很啊!我也赶紧跟几个老伙伴来公园转一转,心情非常好。”市民李女士正和朋友悠闲地坐在长椅上聊天、纳凉。

2013-2021年,河北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8微克/立方米,下降62.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9.71下降到4.43,下降54.4%;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目前所有设区市全退出全国“后十”。

蓝天白云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河北十年来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

深化环境领域“放管服”,实施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等9方面22项措施,解决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涉表面处理环评审批工作难题;

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将全重点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性新兴产业企业等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在达到环境管理要求基础上,予以优先保障,努力做到“打扰减少、气变好”;

力推进排污权交易,印发深化排污权交易实施方案,逐步健全排污权确权、有偿使用、储备、市场交易等制度体系,推动统一规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科学合理配置;

探索建立企业帮扶机制,2022年全年开展“两进三送”(进企业、进基层,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

“真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就像画上去的一样!”“这空气真甜呀!”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河北张家口市崇礼镇这座生态小城绽放出夺目光彩,走向世界。

据了解,2015年至2021年,崇礼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3.50降至2.26,6次全年度排名第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这里得以完美诠释。

地绿·代代接力写“传奇”

哪个地方堪称绿色奇迹?河北承德市塞罕坝当之无愧。

“六二年那么呼儿嘿,建林场那么呼儿嘿,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塞罕坝创业那么呼儿嘿……”哼起歌谣,岁月的长卷在眼前逐渐展开。

“喝雪水、雨水,住窝棚、泥草房,天气冷的时候,身上都是冻疮。”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的思绪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万分,“虽然这么苦,但是家只想一件事,就是用我们的双手,把树栽活。”

茫茫荒原变成葱茏林海,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握紧手中的“接力棒”,奋力向前奔跑。的以来,塞罕坝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如今也披上了绿衣。

据了解,现在的塞罕坝,森林面积达115万亩,林木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林木蓄积量每公顷达135.2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据林科院监测评估,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每年释放氧气59.8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河北完成营造林63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2.37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5%和117.7%。”河北林业和草原组、长刘凤庭介绍说,河北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36万亩,成功创建15个以上级森林城市、150个级森林乡村。

此外,河北已经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2236个污染地块全纳入重点监管,受污染耕地和用地100%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雄安新区“无废城市”顺利推进。

水清·技术攻关提“颜值”

季夏时节,阳光照在白洋淀的湖面上,漾起层层縠纹,顺着芦苇丛中看去,有成群的鸟类戏耍游走其中,好生有趣。

7月2日,河北林草组织当地林草主管门会同有关专家、摄影师在对白洋淀青头潜鸭监测时,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的雌鸟与雏鸟的活动影像,充分证明青头潜鸭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目前,白洋淀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高水平级别,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

水质提升,风采渐显,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实施“白洋淀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新建“河北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等批污染防治级以上科研平台,力推进智慧环保,着力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门跨层次整合,形成、市、县纵向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河北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入选“2021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12条国考入海河流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评选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衡水湖和岗南水库等18座湖库淀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十年发力,为功。2021年,河北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提高到73%,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消除,提前四年超额完成下达的“十四五”目标。

从“霾天”变“蓝天”、从“荒山”变“绿地”、从“候鸟”变“留鸟”,河北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征程上,既有排山倒海的“组合拳”,还有活灵活现的“绣花针”。

下一步,河北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力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实施全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分区分类实施重点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降碳方法学创新,进一步发挥降碳市场杠杆作用……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河北仍然在路上。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