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的希望
河北捐献造血干细胞突破600例 入库志愿者达16.2万人
5月30日,在河北医科学第二医院,经过4小时20分的采集,26岁的志愿者孙先生成功采集到252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据悉,孙先生是河北第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石家庄市第165例。与此同时,在河北医科学第三医院,来自廊坊的杨先生成为河北第6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廊坊市第24例。这些“生命种子”将用以挽救两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完成“爱的传递”。
第600例:医者仁心 我用另一种方式救人
26岁的孙先生是河北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医生,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从18岁起就经常参加无偿献血,他已经献了2600毫升全血和27次成分血。听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去年3月14日,孙先生在献血过程中毫不犹豫留取了血样,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入库时我就想,未来有一天真能配型成功的话,也算之前献血一个完美的阶段小结。”孙先生认为,能救人是一件充满幸福感的事,这件事,他一定要做。
3月9日,正在上班的孙先生接到河北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告诉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同意继续捐献。“听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几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没想到这么快就能配型成功,我当时觉得既惊讶又激动!”孙先生说,虽然这件事挺突然的,但是他丝毫没有犹豫立即同意了。
在孙先生看来,能够与患者配对成功,是一种缘分。“我很珍惜这份缘分,希望能帮助患者续写灿烂的人生。”在此后等待捐献的日子里,孙先生每天保持着良好的生活惯,坚持锻炼身体,坚持不饮酒,只希望给患者提供更具活力的造血干细胞。
随后,孙先生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开始盼望捐献日尽快到来。5月26日,孙先生入住河北医科学第二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注射动员剂的第二天他的屁股、腿就出现了酸胀、疼痛。但孙先生却说:“和患者所承受的痛苦相比,这点疼痛不算什么。只是身体上的不适却能换取患者生下去的机会,这是件很荣幸的事。”
5月30日上午8时,孙先生开始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他成功捐献了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捐献当天,孙先生并没有告诉父母。“他们岁数了,而且在山东老家,等捐献结束以后再告诉他们,得他们担心。对于我加入骨髓库和配型成功,他们是知道的,而且很支持我,我相信他们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会为我感到骄傲。”
在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被问及感受时,孙先生回答说:“捐献骨髓的过程,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无须谈虎色变,整个采集过程和献血差不多,像是升级版的献血。”孙先生说,虽然他现在还不能像一些前辈一样通过很高的技术手段去拯救患者,他只希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护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治病救人,希望受捐者能够早日康复,健康地活下去。每年确诊血液病的患者那么多,多一个人入库,就为患者多一份配型成功的希望。”
“能够通过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延续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河北第6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先生认为自己很幸运,他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把善良传递下去。
第601例 “能救人一命,为什么不救呢?”
“我现在感觉身体状态良好!”5月30日下午14时40分,骨髓库13250例、河北分库第601例、廊坊市第2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先生说。在刚刚过去的5个小时里,杨先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杨先生是个热心肠,自2007年便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在2013年的一次无偿献血中,他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加入了骨髓库,“当时我并不清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但是听到配型成功就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了留样入库。”
今年3月份,杨先生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并询问他的捐献意愿。杨先生在经过简单的了解后,立刻回复工作人员“愿意捐献”。得知这个消息后,杨先生非常激动,立刻和家人分享了这个消息。“我从网上搜索资料,和家人讲捐献造血干细胞于身体健康无碍,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疫情期间,担心因此耽误捐献的进程,延误了患者的病情。”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杨先生在当地的一辆献血车上采集了血样进行高分辨检测,之后顺利通过了体检,于5月25日抵达石家庄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尊敬的志愿者您好!首先,我由衷的感谢您为我做出的选择,让我在遭遇如此变故后,有机会重获新生,继续畅想未来的人生……今后,我会以您为榜样做一个爱心的社会人士,将您的爱心传递下去回报社会……”采集时,杨先生收到了患者写来的感谢信,泛黄的信纸上手写的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激之情以及重生的希望。“我不知道他是谁,只知道他在河南,是一位成年男士,希望他能早日康复,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坚强乐观积极地去面对,加油!”
今年35岁的杨先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说:“这次来捐献没有跟孩子们说,怕影响他们学,我回去之后一定会孩子们讲这次经历,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乐于助人的人。”同时,杨先生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骨髓库,伸出手臂,为血液病患者点燃生的希望。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生的希望
据悉,自2003年骨髓库河北分库正式以来,截至今年5月份,河北共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162089人,成功捐献601例。捐献者都是普通公民,他们义无反顾的救人事迹分外精彩、令人感动。
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周先生是河北第一例捐献者,为了让未曾谋面的患者尽快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舍弃小我利益放弃考研,成为“火种”照亮更多人的捐献之路;焊接汽车油箱时被烧伤重度烧伤,在接到骨髓库的电话后推迟第十次植皮手术,执意先完成捐献的张先生,用实际行动展示“工人力量”;石家庄疫情期间,把个人生命安危置于脑后逆行捐献的李先生,“疫情可以战胜,生命只有一次!”他用员的初心兑现生命诺言……
“600例和601例不是一个数字,这代表了601名患者重获新生,代表了他们背后的家庭,也可能因此重获幸福。”河北红十字会组李林龙表示,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无损身体健康的善举,红十字会也将扩关于“三献工作”的宣传,在全社会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和家庭提供人道救助。
近年来,河北红十字会不断深入推进工作,加宣传力度,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从2004年11月第1例实施捐献的周先生,到2012年1月第100例实现捐献,历经8年时间;从2020年第500例捐献至2022年5月30日第601例完成采集,仅历时1年5个月……在一串串数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帮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希望。
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只要你的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即可在当地血液中心献血或者献血屋抽取8-10毫升血样,同时认真填写登记表,注意:信息一定要完整,书写一定要规范,避免因资料不全或字迹不清导致无法辨认而影响入库。留取血样后,组织配型实验室将会对您的血样进行HLA分型等检验,并把您的所有相关资料录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这样你就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了。 (燕都融媒体记者 薇 张培培 李会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