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吴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图书专营店购买了两套儿童分级读物。当时商家宣称该书绝对是正品,品质有保障,可放心购买。但吴女士收到这两套书后却发现是图书,其后的之路也一波三折。(据《法治日报》8月27日报道)
吴女士的遭遇,实际上并非个案。在相关投诉平台,很多消费者都表示买到过疑似图书,涉及多种品类。由于书多有纰漏之处、质量难以保证,其错误内容还有可能会误人子弟。而且,的存在影响正版图书的销售,侵害图书权利人的利益,不严厉整治的话,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图书侵害消费者权益,决不能听之任之。有关门在对线下图书市场严厉打击的同时,也要根据线上的特点推出相应举措,加对网上售书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还要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高赔偿额度,让图书权利人积极,倒逼商家依法诚信经营。电商平台要切实负起相应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的审核,不能当甩手掌柜。此外,消费者也应增强防范意识,从正规渠道购买图书,切莫贪图便宜。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图书市场一定能风清气正,为推进全民阅读,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供良好保障。(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