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我市新能源成为能源保供增量主体
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市
在隆尧县山口镇“农光互补”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直流电压。马凤山摄
本报记者 周林 通讯员 王燕玲
近日,在隆尧县张庄乡杨家窑村安装有“光伏发电”的田里,村民正在收获绿甘蓝、白萝卜等蔬菜,蓝色的光伏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杨家窑村这一占地1200多亩的“农光互补”项目,是隆尧县引进的万亩“农光互补”项目之一,上面搭建光伏板发电,下面种植农作物,做到了同一块土地多重效益。
2020年以来,隆尧县根据地理情况,先后在东良、张庄、山口等5个乡镇14个村推广“农光互补”绿色发展模式。目前,总投资20亿元的4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已装机投产,年发电量50.2万兆瓦。
我市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力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积极打造“发、输、储、用”全产业链条。
的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油气资源勘探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确保能源安全。全面对标对表的确定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按照委十届三次安排署,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市委十届五次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新型能源强市。
我市把新型能源强市作为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邢台实践之一,明确提出到2027年,风光发电总装机达126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达460万千瓦,光伏装机800万千瓦;邢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成并网;推进微电网(分布式+储能),建成多元制氢体系,扩氢能应用领域;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深度融合,推进智慧电网。到2035年,新能源成为能源保供增量主体,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突破,形成稳定可靠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今年,我市按照要求清理规范光伏复合项目,严格落实用地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农业与光伏产业互补共赢。”市发改委副程运铮介绍,我市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力发展分布式光伏,积极申报2022年级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宁晋县获得批复;落实信都区等3个级试点周报制度,持续推进进度,累计完成并网10.39万千瓦;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利用,我市64个地热能项目被列入地热能存量项目备案名单。同时,抢抓机遇,超前推进我市抽水蓄能项目,邢台抽水蓄能电站提前完成核准,成为全第二个取得核准手续的抽水蓄能项目。
围绕设定的目标,市发改委将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力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消纳,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光伏发电发展新格,推进风电,有序发展地热能。抢抓支持抽水蓄能电站的重机遇,全力推动以邢台抽水蓄能电站为首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实施。
提升煤炭绿色化发展水平。强化煤矿改造升级和智能化,推进煤炭开采现代化、绿色化水平。多元化渠道保障煤炭资源稳定供给,完善煤炭资源应急储备制度,加快推进煤炭储备能力。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序开展现有电力设施的更新替换,增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消纳能力,提升供电安全性可靠性。提升电网智能调度运行水平,在保证电网安全前提下优先调度新能源电力。鼓励发展区域微电网,深化“新能源+储能”发展机制,促进源网荷储智慧协同和各种能源综合协调经济高效运行。
深化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推动高碳能源减量替代,合理管控石油消费。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应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力推广建筑节能。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作出的署,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能源,加快规划新型能源体系,确保新型能源强市目标如期实现。”程运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