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重、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在亲自谋划、亲自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迈向更高水平。雄安新区作为千年计、事,从一张白纸到现在塔吊林立,未来之城正在拔地而起。特别策划《奋进新时代 代表访谈》,今天(10月19日)来看《牢记嘱托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冀时客户端报道北京向南百余公里,河北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当代人正在建造一座"未来之城"。
代表 马新利: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为核心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决策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型地区优化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河北对白洋淀进行有史以来最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选择在白洋淀安家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6.9万亩,新区森林覆盖率从11%提高到33%。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星网、中化、华能首批3家疏解央企总完成项目供地并有序启动程序,矿产资源集团注册落户并完成选址,高校、医院疏解项目有序推进,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累计注册设立央企各类机构110余家。
今年上半年,总投资1481亿元、96个项目分两次集中开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7%。
代表 田金昌:
雄安新区从2017年设立以来,经过了五年的规划和,目前已经进入规模地,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200多个重点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地稳步推进。
代表 李晓华:
雄安新区设立的初心,就是要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它的使命就是要打造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一个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因此,雄安要积极承接央企的转移。同时,雄安也应该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把雄安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我们相信雄安一定能够成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地方。
代表 李怀齐: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体现了以为核心的对河北发展的关心支持,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和强势能。全上下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意义、目标要求和举措,强化观念,建立对接机制,扎实有效推动重落地落实。
深入学贯彻重要指示,河北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聚焦"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交通"一张网"、生态"一盘棋"、产业"一条链",扎实有效推动重落地落实。截至目前,首钢、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等批疏解项目已经落户,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作为全承接的单体规模最的产业项目,"一台车"带动形成了千亿级产业集群。河北43个承接平台引进京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达到5163亿元。
代表 陈静:
八年多来,在亲自谋划、亲自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迈向更高的水平,京津冀三地真正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的壁垒,在相互融合中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代表 刘艳红:
在的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区域重、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这为我们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切实把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