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宋瑶)近日,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印发了《河北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河北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五方面重点工作任务。
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四五”时期深化技工院校教学,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以河北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院校为基础,以技师学院为重点,在全技工院校力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35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4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500名工学一体化教师,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校教学内容,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在工作中学、在学中工作”,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工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八项具体实施任务。工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工学一体化教学场地、加强工学一体化教学研究、级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力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探索组建区域性、行业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充分发挥专家作用、采取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具体实施任务。
《方案》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第一阶段(2022年6月—2023年7月)是重点推进阶段,制定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评价标准,组建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加强工学一体化课题研究,定期开展工作督导,规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使用、技能训练等。第二阶段(2023年9月—2024年12月)是持续推进阶段,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等评选活动,并组织相关交流活动。第三阶段(2025年)是全面推广阶段,到十四五末期,争取全面完成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