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公布了2022年重项目立项信息,河北医科学、云南学、温州医科学、南京信息工程学、农业学、地质学(武汉)和南京邮电学等高校相继官宣获批这一级重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旨在瞄准目标,把握世界科学前沿,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重点选择具有意义的重科学问题,组织学科交叉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是自然科学基金级别的项目之一。
这些高校,首次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邮电学、温州医科学、云南学、吉林建筑学、吉林农业学等均为首次获批自科基金重项目或项目课题。
南京邮电学
由南京邮电学牵头,西安交通学、华东理工学、浙江学、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新型电力系统信息物理协同主动安全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正式获批立项,项目直接经费1369.3万元,实现了南邮牵头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零的突破!
温州医科学
由温州医科学宋伟宏院士和同济学熊利泽教授,徐州医科学曹君利教授,北京学王东信教授联合申报的“围术期老年脑功能稳态维持的精准策略”获自然科学基金委重项目批准立项。该项目为温州医科学首个获批的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凸显出学校在老年医学、脑科学及学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
云南学
由云南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崇林教授牵头,云南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武汉学、首都医科学4家单位联合申报的“溶酶体稳态调控与相关疾病”项目获批立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500万元。云南学获得本次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的成功立项,是近年来云南高校在该类项目上的首次突破。
吉林建筑学
吉林建筑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苑宝玲教授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再生水生态融合与生态修复机制”(项目编号:52293444 )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该项目是由苑宝玲教授牵头,联合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学共同申报。该项目是学校首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实现了学校在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上零的突破!
吉林农业学
吉林农业学孙文献教授申报的“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课题资助,直接费用300万元,执行期为五年。这是吉林农业学首次获批自然科学基金重项目课题。
5年统计,哪些高校上榜
获得自科基金重项目的资助,表明高校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和服务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认可,是学校明确学科道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向标。本文收集整理了2016-2020年各高校获批自科基金重项目的情况,一起来看看是哪些高校已小有成就。
64所高校,清华称雄
2016至2020年,有64所高校获批140个自科基金重项目。其中,有53所“双一流”高校,共收获128个重项目,占比91.43%,充分展现出“双一流”高校在科研和项目承担方面的强实力;有11所非“双一流”高校,共斩获12个项目,占比8.57%。
清华学在2016至2020年共获批12个自科基金重项目,位列榜首;北京学不遑多让,凭借10个重项目排在第二,这两所高校也是5年间唯二斩获重项目总数超过10个的高校。
复旦学和科学技术学各有7个重项目,并列第三;浙江学共获批5个重项目,排在第四;四川学和北京科技学各获批5个项目,并列第五。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学是唯一获批2个自科基金重项目的非“双一流”高校,其他非“双一流”高校各有1个项目获资助。
5所高校,经费过亿
除了获资助项目数量,项目资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各高校在重项目上的表现。本文整理了2016至2020年各高校获自科基金重项目的资助总额。
从各高校累计获资助的经费总额上来看,2016至2020年,64所高校共获得资助经费24.61亿元。其中,获重项目资助总经费于1亿元的高校只有5所:清华学获重项目资助累计2.13亿,再次位列第一;北京学凭借总经费1.82亿居于次席;科学技术学1.19亿排在第三;复旦学项目数与科学技术学相同,但总经费相比略少一些,以1.12亿排在第四;浙江学1.06亿名列第五。
期待这些高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高校在科研项目上有所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