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5-04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河北邯郸市紫山景区一角(2020年6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新华社石家庄9月2日电 题: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

道路两旁常见的“白茬山”变绿了,废弃已久的矿坑里“长”出了层层梯田,从前得躲着走的黑臭沉陷区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湿地公园……

近十年来,河北居民陆续发现,从绵绵燕山到巍巍太行,从独立工矿到城市新区,一块块矿山开采遗留下的生态“疮疤”正在全面修复、面貌一新。

初秋,天高气爽,邯郸市丛台区西的紫山景区里,草木葱茏,花团锦簇,风光怡人。沿石阶梯登临山顶,可俯瞰湖光山色,也能远眺城市轮廓,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气息,不由得让人深深呼吸。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坑洼破碎的废弃矿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2022年6月2日,在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威州镇南固底村的河北太行山区矿山掌子面治理技术试验项目现场,工作人员在检查喷淋设备。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挖煤把地下挖空了,抽上来的水都是黄的,沉淀几天才敢喝,一刮风全是煤灰,家家不敢开窗,一些房屋还因采矿塌陷开裂成危房。”临近紫山的丛台区三陵乡西陶庄村村民张永胜回忆说。

从20世纪80年代起,紫山区域先后开办40多家矿厂,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导致山林损毁、矿坑沉陷,空气污染、生态急剧恶化,紫山逐渐沦为城市脊背上的巨“疮疤”。

的以来,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粗放的“靠山吃山”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还林于山、还绿于民,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通过矿山修复改造而成的南响堂山森林公园(2020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2015年起,紫山区域全力开展工矿废弃地整治,拆除煤矿和石料厂,引水上山,植树逾8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6500多亩,森林覆盖率从16%提升到如今的96%。

如今的紫山,变成了湖水荡漾、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后花园”。

许多附近村民在景区找到了新工作,有的还将闲置房屋改成特色民宿。“真没想到,家乡还能变得这么美。”已在紫山景区上班的张永胜说。

河北曾有小矿山2万余座,矿山开采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遗留下量矿山迹地,成为生态治理的“硬骨头”。如何再造秀美燕赵山水成为不容回避的一道课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河北:生态修复展新颜

2022年7月19日,居民在河北邯郸武安市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公园拍照游玩。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从2014年起,河北陆续探索出“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矿山修复新模式,全累计修复治理矿山迹地4000多处共40余万亩。像紫山一样的“蝶变”图景不断在各地展现。

在秦皇岛市区,栖云山上小小采矿“疮疤”逐步愈合,山间溪流水质复清,重现“山水画卷”。在唐山市区,3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塌陷区改造成南湖生态公园,曾经的“纳污坑”变身“氧吧”。邢台市则在采矿沉降区上建成4600余亩的“人文山水园”,将原来阻隔城市发展的“塌陷带”变成连接新老城区的“绿心”。

依托矿山修复新模式,河北2016年以来陆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明确修复过程中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发展适宜产业获得收益等,各方积极性为提高。

廊坊三河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多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金60多亿元,将矿山修复与生态保护、土地复垦、产业导入相结合,把东矿区这个数十年高强度开采遗留的环境“包袱”,变成了新的发展资源。

“治理后的东矿区不仅能复垦量耕地,还将利用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绿色康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负责说。

十年间,昔日的“老包袱”正变成“新财富”,曾经的“开山人”正成为“养山人”……随着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一幅生态秀美的画卷正在燕赵地徐徐展开。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