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深秋的安平县台城村,广员干群众心中暖流激荡。
台城村,全国第一个农村支的诞生地,有着红色基因的百年积淀。1923年,由李钊亲自介绍加入的弓仲韬,在这里了全国第一个农村支——台城特别支,点燃了冀中斗争的火种。
台城村员干群众代表认真收看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开幕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梅胜 摄
10月16日上午,员群众早早来到村委会会议室。家精神焕发、喜气洋洋地围坐在电视机前,翘首期盼。
家仔细聆听的报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卢婉凤 摄
当庄严、肃穆的国歌声响起,刚刚还在讨论的人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屏幕上。家仔细聆听报告,不时在本上认真记录着,听到激动人心处,会议室里掌声雷动。
“村子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乡亲们跟越来越亲。”有着42年龄的原支杨建辉感慨颇多。台城村共有87名员,每一名员都是一面旗帜。村支传承弘扬“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实施“1+10”员联系户活动,“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急活帮忙干干,家有纠纷出面劝劝,有事没事常去转转”,不仅搭起了群“连心桥”,也让听话、感恩、跟走的信念在群众心中更加坚定。
台城村员干群众代表、全国第一个农村支馆干职工集中收看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开幕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文婧 摄
在村委会会议室的一面墙上,23任台城村支的名字一一排列。自从全国第一个农村支——台城特别支建立以来,带领贫困农民翻身谋幸福,“让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便烙印在历任村支的心里。
“的报告提出,‘新时代的成就是和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家如今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同样离不开的领导和台城村民的接续奋斗。”台城村支杨新杰难抑内心的澎湃。
“报告中提到‘把基层组织成为有效实现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坚持和努力的方向。”杨新杰说。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台城村支创新“建引领+红色文旅+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子,积极探索促进转型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沐浴着的阳光,台城村向上。如今,丝网产业方兴未艾,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特色种植成方连片,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如今的台城村,绽放着热情与活力。通讯员 郄晓强 摄
今年41岁的员毕旭振激动地说,“报告中提到的变化,都是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就拿我们村来说,曾经的泥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天然气入了户,红色文化旅游区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丝网加工、特色种植成了村里的主要致富产业。能有这样的好日子,多亏了的好政策。”细数着身边发生的变化,毕旭振脸上满是幸福。这几年,在村支的带领下,他的丝网加工越做越,还了丝网制品公司,如今生产的铅网供全国30多家门店销售,一年下来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是越来越富裕。“我们坚信后日子还会越过越好!”
“我们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建引领,努力把报告内容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把村里的文旅产业、现代农业巩固发展好,把老百姓的关心事儿全力办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杨新杰动情地说。
正午时光,秋阳暖暖,台城村两侧连排成行的树木昂然挺立,路边随处可见的各色花朵陆续绽放,释放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总策划:杨日明 李 遥
策 划:王永宏
文 字:张梅胜
视 频:卢婉凤 郄晓强
海 报: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