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印发《河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案》,在我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
调查范围为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也称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和野生植物类型的和级自然保护区,共涉及36个自然保护区。
其中,级自然保护区11个,包括驼梁、塞罕坝、雾灵山、滦河上游、茅荆坝、红松洼、小五台山、海陀、昌黎黄金海岸、衡水湖、青崖寨级自然保护区;
级自然保护区25个,包括菩提岛诸岛、千鹤山、白洋淀湿地、嶂石岩等级自然保护区。
地质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不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内。
调查重点区域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类型、动物多样性和植物多样性,其中,重点调查对象是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保护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珍稀濒危物种及保护现状。
本次调查周期为一年,采取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野外调查将优先安排塞罕坝、衡水湖级自然保护区、白洋淀级自然保护区等具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重点区域。
通过调查,将基本摸清我森林、草原、湿地各类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状况,评估典型生态系统、濒危物种受威胁状况和保护成效,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生物物种资源的变化因素,从而提出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政策建议,为开展有效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