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数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画像”!这里成企业投资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3-10-28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由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八年来,三地从“地缘相接”走向“深度相融”,在实践中勾勒出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雏形。

“作为经济复杂系统中的微观主体,企业是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窗口。”市政协、龙信研究院院长屈庆超,长期专注于数据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致力于运用数据发现事物背后的客观规律。他带领团队通过分析三地企业要素聚集、分工布、新增数量、投资变化等数据,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画像”。他提出,京津冀地区以全国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9%的企业,创造了10%的GDP。目前,三地存量企业达490.8万户,八年间新增企业保持15.1%年均增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廊坊北三县(三河市、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加速一体化,已成为企业投资集聚的新高地。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架构加速形成

“三地集聚效应凸显,要素汇聚优势正在加速形成。”屈庆超用一组数据勾勒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三地企业的总体变化。这八年间,京津冀三地存量企业总量达490.8万户,企业空间密度提升近1倍,高知高智创业人才高度集聚,三地企业跨地互投总额突破3.6万亿元,相当于协同前的3.2倍。

2014-2021年京津冀历年新增企业数量变化情况(单位:户);右图:2021年京津冀辖内县市区新增企业数量TOP40(单位:户)

“以产业协同为依托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架构正在加速形成。”屈庆超说,基于企业空间密度数据可以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企业空间密度由2014年的每平方公里556户提升至目前的每平方公里1045户,提升了88个百分点。三地在空间上形成了京津、京雄、京保石、京唐秦、京张等多条企业集聚廊道,涌现出了雄安、保定、张家口、滨海新区等一批新的重要企业集聚节点。

京津冀协同前后企业空间集聚及密度变化情况

屈庆超提出,经济增长体现在地域空间上的形态演化,遵循着“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带”的一般演化规律。都市圈作为衔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重要支撑和带动力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阶段,“通过加快推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形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已经成为破解三地协同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他说。

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形成“两翼”联动新格

基于新增企业数据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的创业活力持续迸发,八年间三地新增企业保持了15.1%的年均增速,区域创业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了‘两翼’联动的新格。”屈庆超分析说。

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京津冀199个县(市区)创业队列中,雄安新区由2014年的第67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8位,提高了近50个位次,尤其在雄安新区本级注册的北京投资来源企业已近4000户,100余家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

公开资料还显示,近两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一体化发展的加速,新增企业合计数量位居北方1444个县(市区)之首,已成为企业投资聚集的新高地。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累计落地三峡集团二三级企业24家、中石油二三级公司3家、电力二三级公司5家,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建院、北咨公司等市属企业新总实现供地。北三县创新型企业和研发平台数量得到幅提升,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3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73家,各类研发平台达268个。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联合印发了城市副中心管委会与雄安新区工作对接机制,为“两翼”搭建起对接交流平台。

北京对津冀投资增幅达209%

三地互设分子公司超9万户

投资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三地企业资本互投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北京企业对天津和河北的投资额实现倍增,增幅达209%,投资比重由协同前的10%增长至目前的22%。屈庆超分析说,“北京对城市群的资本辐射力正在进一步增强,以资本链为纽带驱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他同时提出,从全球看,现代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在跨地资本驱动上,京津冀还需要继续缩小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差距。这需要充分发挥北京的辐射影响力,带动京津冀城市群加快发展,使之有能力参与世界更高水平竞争。

京津冀协同前后企业资本互投变化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比情况

从企业设立分子公司数据来看,协同发展八年多来,三地企业累计在京津冀区域互设分子公司超过9万户,其中互设子公司5.4万户,互设分公司3.6万户。“这说明,三地企业不断加加深在京津冀市场的布与互动。”屈庆超说。

具体而言,北京企业在天津、河北两地共设立分子公司4.1万户,仅子公司数量就达3.8万户,占比超过90%。天津、河北企业在北京设立分公司的数量超过2.8万户,占三地互设分公司的比重达77.8%。“北京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不断从深度上强化在京津冀区域的市场布。天津和河北两地企业则更注重扩京津冀区域市场布的广度,以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加与北京市场的协同。”屈庆超说。

三地共吸引35.5万名高知高智创业者

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是协同前的1.8倍

地区发展,人才是关键。创业人才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三地共吸引35.5万名具有硕博以上学历的高知高智创业者,累计创立了29.3万户企业,分别相当于协同前的2.7倍和2.6倍。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由协同前的14.5万户提升至目前的25.8万户,是协同前的1.8倍。屈庆超提出,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实质是知识、技术、能力等要素的互享融通联动,其关键基础来自于优质创业人才和优势企业群体的高效支撑。“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链接,不断为京津冀实现以创新为引领的高水平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发展高地注入新动力。”他分析说。

左组图:京津冀协同前后高知创业人才数量变化情况,右组图:京津冀协同前后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情况

此外,京津冀区域产业分工布凸显新特征。产业结构数据显示,北京产业“提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生产务和批发零售等产业环节的区域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尤其随着北京一般制造业企业的疏解,生产制造环节在京津冀区域的占比由协同前的24%下降至协同后的6%;天津服务业加速发展,生产务业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12%提升至目前的43%;河北制造业迅猛集聚,制造业区域占比由协同前的46%提升至目前的80%。“区域产业分工愈发明朗,三地逐步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屈庆超说,三地产业链协调联动也在不断增强、产业配套更加紧密,在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加速推进全产业链布。

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城市间企业创新联系度提升1.8倍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标。相关数据显示,协同八年来北京输出到津冀两地的技术成交额累计达1760.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两成;仅去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54亿元,同比增长69%,“三地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加速异地转化步伐。”屈庆超说。

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初具雏形

“京津冀创新链加速释放协同效应。”屈庆超说,基于知识产权数据发现,协同发展以来,三地企业联合知识产权成果产出9.7万件,是协同前的2.5倍,其中北京企业在三地联合创新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联合知识产权成果产出数量占比达44.3%。保定、天津、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企业的联合知识产权产出量实现了翻番增长,尤其保定增长速度最快,较协同前增长了230.4%。

从三地联合创新城市结对情况看,八年来城市之间的企业创新联系度提升了1.8倍。联合创新城市结对数量由54对增加至65对,沧州与唐山、保定与邢台、邯郸与张家口、石家庄与秦皇岛等11对城市之间,实现了企业联合创新“从无到有”的突破,城市与城市之间加速走向“创新相融”。从京津冀区域创新网络看,屈庆超说,目前在整体上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创新网络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次中心,保定、沧州、廊坊等为重要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呈现出了“多中心、多节点、多元化”的显著特征。

三地供应链呈4:4:2格

产业联动协作进入“快车道”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和提升“4+N”产业合作格,“4”即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等4个合作功能区;“N”即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组团。屈庆超表示,三地以“4+N”产业合作平台为抓手,通过4个合作功能区,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及沧州、正定、北戴河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持续将三地产业联动协作引入“快车道”。例如,目前河北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完工投产北京项目达到134个,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近年累计签约161个合作项目和事项,意向投资1080亿元,建成投产了有研稀土新材料、中航试金石、韵达电商华北基地等48个项目,落地实施了中冶总基地、中视科创园等22个项目。

“还可以从商品交易数据来观察京津冀供应链网络的变化。”屈庆超以58万户抽样企业为样本分析,近五年三地供应链呈现4:4:2格,供应金额北京占比为41%、天津占比为39%、河北占比为20%。在具体交易品类上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品是三地重要交易商品;北京以金融、技术服务输出为主;天津港口优势明显,宗商品交易突出;医药类商品是河北供应的亮点。

他说,基于供应链数据发现,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供应链网络得到不断完善,加速向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迈进,从抽样数据看,2021年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跨地供应链交易总额达618.9亿元,围绕化药制剂、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首都都市圈已形成紧密的通勤圈

道路网密度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

首都都市圈呈现明显圈层结构。屈庆超说,从以北京为中心的50公里范围看,已经形成了职住联系紧密的通勤圈;从100公里范围看,形成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良好的功能圈;从150公里范围看,集聚形成了钢铁、汽车、医药等生态相融的产业圈。

“从道路网密度监测数据看更加直观。”屈庆超说。据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网密度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道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公里,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通信数据监测统计结果显示,环京17个市区县(包括廊坊的三河、广阳、厂、香河、固安、安次、永清7市区县,保定的涿州、涞水、高碑店3市县,张家口的怀来、张北、崇礼3区县,承德的滦平、兴隆2县,天津的武清、蓟州2区)来京工作人口规模在 25-45万区间周期性波动,日常稳定在40万人上下,峰值规模可达46.7万人,尤其北三县是环京地区来京工作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与北京紧密联系的通勤圈。

(数据来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知识产权的公示数据及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第三方相关数据资料)

(供图:龙信数据研究院)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