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肥乡移风易俗工作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02

喜报!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入选全国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报告 (2018—2022 年),全书共收集了全国31个典型案例,肥乡区为河北唯一。

喜报

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入选

全国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报告

(2018—2022 年)

全书共收集了全国31个典型案例

肥乡区为河北唯一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许多家庭一人结婚、全家负债,农村的一场婚礼让很多家庭望而兴叹。“天价彩礼”已成为婚姻的“拦路虎”,令人苦不堪言。

近年来,肥乡区把移风易俗、整治婚丧事操办作为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要求的实际行动,以狠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歪风为切入点,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与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结合,积极推进婚俗,破除传统陋,坚持推动与村民(居民)自治相结合,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倡导全社会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和“注重家庭家风家教”的婚姻家庭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肥乡特色、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之路。

如今,红白事简办新风吹遍了全区275个村(社区),40余万名群众受益。2019年12月,肥乡区移风易俗工作入选2019年全国优秀“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2021年9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联合发文介绍肥乡区整治农村高价彩礼、婚丧事操办等不良风气的主要做法,并被民政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试验区。

定标准,严监管,员干带头树标杆

“我们要婚事简办,拒绝彩礼,让爱情回归本真。”2017年12月,对新人,身着传统礼服,踏着喜庆的音乐,在亲友的见证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这场“零彩礼”集体婚礼现场,来自肥乡区天台山镇肖庄村的新娘刁丽梅和新郎李晓冰高兴地说,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结婚彩礼动辄十几二十万元,逼着家里人四处筹钱举债,两人就商议要办一场不一样的婚礼,恰巧看见肥乡区发出的倡议,他们便报了名。

“咱农民挣个钱不容易,虽然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但孩子结个婚要用几十万,谁能吃得消啊。如今区里倡导‘零彩礼’,又举办集体婚礼,既体面又节俭,真好!”新郎李晓冰的父亲拍手称赞。

“近年来,绝多数群众对婚丧事操办铺张浪费、重金彩礼压垮家庭等问题深恶痛绝,但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参与,在跟风攀比的上苦苦挣扎、下不了台。”肥乡区民政长李继彬说。

自2017年以来,肥乡区以狠刹“天价彩礼”歪风为切入点,把移风易俗作为转变风、民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倡导“没有彩礼名义的新型婚俗”作为一项创造性事项,列入区重点内容,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结合当地生活条件,制定《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就抵制结婚彩礼和婚丧事用车、用烟、办事规模等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力倡导“没有彩礼名义的新型婚俗”,要求全区员干走在移风易俗、抵制“天价彩礼”的最前列,公开签订“移风易俗、抵制彩礼”承诺书,在移风易俗婚俗上作表率,带头选择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

此外,肥乡区由区委办、组织、纪委监委、宣传、民政五个单位带队的巡查组,开展常态化巡查,重点紧盯员干,树立表率,引领广群众移风易俗。与此同时,区代表、政协、乡镇主管副职等组成联查队,每月深入乡村,配合巡查组开展联查,并实施不定期抽查,一经发现违规操办的行为,立即现场取证,直查直处。为防漏报、隐瞒不报等可能造成巡查覆盖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各巡查组根据情况随时进村巡查,随机抽查各村移风易俗记录本登记情况、红白事操办情况。

在此基础上,肥乡区纪委还出台了《关于员干带头移风易俗严禁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对员干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行报告备案制度。操办人须严格按照报告的事由,宴请的规模、时间、地点等要素办理有关事宜。报告程序按干管理权限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同时,将员干报备的操办婚丧事宜列入干廉洁档案。

定章程,抓典型,群众深度参与同治理

“丧事简,不挑剔,既庄重,又善意。娶儿媳,嫁闺女,破旧俗,创新意……”2020年,在肥乡区西吕营镇后营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移风易俗”的内容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如此,在该村道路两侧的墙上,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宣传画随处可见,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熏陶。

“破旧立新,需要全面治理、协调联动,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工作合力,我们始终把村规民约的制订,当作村民自治体系的重要抓手,推动移风易俗治理。”肥乡区民政长李继彬说,全区275个村(社区)依据区里出台的《移风易俗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均制定出了适合本村(社区)实际的红白事操办标准,各村对操办红白事的席面规模、用车数量、办事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些村规民约,让村民们把追求乡风文明当成一种自觉,所有村全村民事务理事会,由村支任理事长,村内能人、红白事具体操办人作为理事,全程参与监督,确保村规民约落实到位。

“移风易俗解决了广群众想办而办不了的难事,抓在了群众的心坎上。以前一场喜事,各种宴请没有一个星期根本办不完,老百姓苦不堪言。现在有了村规民约,按标准操办,主客都轻松,村民们都愿意遵守,有效地杜绝了浪费和攀比之风。”各个村庄红白理事会理事纷纷介绍说。

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肥乡区通过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从群众意见最、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陋俗陋,一村一策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村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表决通过。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陋,坚决杜绝哄抬彩礼现象。对于不按规矩办事、带头破坏村规民约的村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出面制止。

走进肥乡区金源社区狄建军的家,在客最显眼位置放着的是“移风易俗家庭”的荣誉牌匾。“这是2021年肥乡镇开展乡风文明典型评选表彰时给发的。”狄建军说,2021年1月,他的父亲因病逝世,为响应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他决定灵堂不设纸扎、不摆桌席、不收礼金,三天下葬,丧事一切从简,“薄养厚葬品行低,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

同样,家住东漳堡镇中行村的范玉兰也收到了镇村干送来的“移风易俗家庭”荣誉牌匾。据范玉兰介绍,女儿出嫁时,她自觉执行村规民约,抵制“天价彩礼”。“我觉得彩礼是一种心意和祝福,‘天价彩礼’要不得。比起彩礼高低,我更看重女婿的才干。”

在她的影响下,村里几户要嫁女儿的村民也纷纷表示,绝不收取“天价彩礼”。

“我们把培树正面典型作为推进全区移风易俗,特别是婚俗的重要举措。”肥乡区委宣传常务副长田高峰说。肥乡区9个镇每年都开展乡风文明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有的乡镇甚至敲锣打鼓、进村入户开展授牌活动,以提升典型的荣誉感和影响力。

近年来,肥乡区把培树正面典型作为推进全区移风易俗,特别是婚俗的重要举措,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制度完善、亮点打造等层面不断探索,丰富实践载体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和制约措施,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入手,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搞宣传,优服务,树立鲜明导向强推动

文明的婚丧嫁娶,是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让和谐、文明、节俭、有序的婚丧嫁娶成为主流非一日之功。肥乡区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制度完善、亮点打造等层面不断探索,丰富实践载体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营造积极健康的婚丧嫁娶文化注入文明力量。

肥乡区通过发挥“心连心”微信矩阵覆盖全区家家户户的优势,发布移风易俗倡议书,向千年陋俗宣战,响亮喊出了“推行没有彩礼名义的新型婚俗”的口号,量推送有力度的评论和有温度的散文,让广群众明白索要“天价彩礼”不合时宜、损人不利己,号召未婚青年本着男女平等、双方自愿、量力而行、理性消费的原则,自愿协商组建新家庭,平等履行各自义务,不要彩礼、少要彩礼,避免任何一方透支财力,不要让金钱破坏爱情,不能让彩礼绑架婚姻,得到了群众呼应。

为力营造“以高彩礼为耻、以零彩礼为荣”的浓厚氛围,肥乡区组织“两代表一”、教师、医生、职工、工商户、农民等群体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分别举办宣誓活动。组建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挖掘群众身边事例,自创自排自演文艺节目,以小品、相声、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批判陈规陋、倡导文明新风。利用电视台、肥乡时讯、微观肥乡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宣传,组织文广新、团委、妇联、司法等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公益广告、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倡导零彩礼新型婚俗。

通过挖掘评选先进典型,举办“百对新人集体婚礼”“百户授牌、千人宣誓、万人签名”等活动,培树“零彩礼”典型1000余例,有效推动了肥乡区群众婚恋观念的转变。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婚事新办,逐步成为当地新俗。

“我们了义务红娘群,把每个村里的红娘都拉进一个微信群里,谁家孩子到了适婚年龄,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家相互沟通,免费服务。”肥乡区妇联魏丽英说。李俊巧是西吕营镇田寨村里的热心人,自愿当起了义务红娘。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已有5名妇女成了义务红娘,通过义务红娘找对象成了许多男女青年的新风尚。“全村42名单身男女青年,都在我们的资料库里。”李俊巧说,通过微信婚介平台,全镇、全区的红娘在一起交流信息,为条件适合的男女青年牵线搭桥。

截至2022年,肥乡区、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牵头建立义务红娘队380支,每个村都有3 ~ 5名义务红娘,吸纳巾帼志愿者、热心姐、爱心女性等1000余名优秀妇女广泛参与志愿服务,从事线上、线下免费婚介服务,成功促成了200余对未婚青年喜结连理,线上线下关注群众10万余人。

近年来,为帮助适婚青年解决婚姻难题,肥乡区搭建“心连心·鹊桥会”“心连心·缘来是你”等免费婚介平台,建立未婚人士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共享,定期举办“心连心·鹊桥会”、青年读书会、公益相亲会,通过覆盖15万人的微信矩阵平台,为未婚青年提供婚介信息,搭建交友联谊桥梁。

2021年以来,肥乡区通过组织网上鹊桥会、青年读书会、公益相亲会、修订村规民约等方式,倡导文明之风,使喜事新办、朴素节俭新风逐渐深入人心。

以此为契机

肥乡区将继续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

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打造乡村社会治理新高地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