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艺术精品 繁荣百姓生活
—— 我文艺精品创作勇攀“高峰”
初秋时节,太行巍峨壮美。燕赵文艺百花园,一派欣欣向荣。
歌剧《雁翎队》再现“淀上神兵”传奇,唱响新时代的白洋淀赞歌;话剧《塞罕长歌》再现塞罕坝三代务林人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备受期待的第十三届艺术节徐徐拉开幕,精品剧目陆续亮相燕赵舞台,惠泽。
文化是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奋进号角。
当代,江山壮丽,豪迈,前程远。新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广文艺工作者与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步同行、为抒写抒情抒怀,奋力书写复兴壮阔史诗。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河北力量。
弘扬精神,描绘新时代新征程恢宏气象
晚霞映照,波光粼粼,芦苇迎风摇曳……8月23日晚,河北艺术中心剧院内,批阅删改19稿的歌剧《雁翎队》震撼上演。这由委宣传、文化和旅游、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雄安新区宣传网信指导,河北艺术中心出品的歌剧,是我率先亮相的第十七届文华奖音乐舞蹈杂技类参评作品,并曾入选文化和旅游庆祝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赢得诸多赞誉。
情系白洋淀,水乡焕新颜。“在的领导下,雁翎队传奇的战斗故事,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精彩一页。而今,在当年雁翎队战斗过的地方,一座生机勃勃的‘未来之城’,雄姿初显。”艺术中心廉天说,创排这红色题材歌剧,是为了讴歌燕赵儿女的精神,描摹敢于奋勇向前、开拓新生活的壮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特色、精神面貌、心声……创作者要信仰坚定,用思想高度去统领作品,重温和感悟历史,立足当下,为时代放歌。”我著名编剧孙德民谈及创作体会时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月24日晚,由河北演艺集团倾力打造、承德话剧团创排的话剧《塞罕长歌》亮相衡水保利剧院。两个小时的演出,令台下观众纷纷为之动情落泪。“话剧《塞罕长歌》是一创业史诗,又是一生命的绿色交响曲。”承德话剧团团长王家奇表示,自首演至今,塞罕坝人那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那种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深深地激励着无数现场观众和燕赵儿女。
梆子声声,弦乐悠悠。燕赵艺苑,持续精彩绽放——
型河北梆子情景剧《的女儿》、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型管弦乐《团结就是力量》、评剧《台城星火》《相期吾少年》、河北梆子《李保国》、评剧小戏《月缺月圆》、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
流金岁月里,我精心创排的这些舞台艺术作品,高举鲜明的旗帜,讴歌、讴歌、讴歌英雄、讴歌祖国、讴歌新时代,曲调婉转的动人唱段、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社会场景……敲响时代的鼓点,唱响信仰的赞歌,凝聚起实干奋进的强动力。
扎根泥土创作,书写燕赵地当代史诗
“细节开始的地方,才能映照出历史的本来面目……”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我作家刘建东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榜上有名,给河北文坛带来本年度最的喜讯。
文者,贯道之器也。为了创作这作品,刘建东查阅了量史资料,掌握鲜活的历史细节,做生活的有心人、记录者,潜心酝酿迎来厚积薄发,妙笔之下巧思迭出,塑造了无私无畏、勇敢坚毅的者形象,短短万余字即传来“历史深沉的回响”。
“俯下身去挖掘最鲜活的素材,切身体味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作协关仁山素以关注农民精神诉求、记录农民命运为创作目标。继扎根乡村推出长篇小说《金谷银山》、纪实文学《太行沃土》后,他又深入雄安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白洋淀上》(载《文学》2022年第7期)。该小说书写了百年来白洋淀及周边地区的奋斗与辉煌,展现了一代人从普通的乡村青年到有信仰的城市者的心路,描绘出的新时代乡村巨变振奋人心。
此外,长篇小说《山河锦绣》《信使》《万家灯火》,诗歌《冀东史诗》《塞罕坝辞典》,散文《冀中人物速写》,文学评论《孙犁阐释史研究》,以及报告文学《永远的赶考》,小说《滹沱人家》,史诗《我的家在塞罕坝》……这些目前已经出版或正在创作的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巨的心血,都是“用脚走出来的”文学精品。
文艺创作方法有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扎根生活。
太行叠翠,山村静谧;水天交映,巨变……文联副、美协祁海峰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太行回响》和油画《雄安畅想》,被历史展览馆收藏并展出。多年来,祁海峰的足迹遍布沟沟壑壑,同步推进两个画种创作,不断汲取二者之长。为了呈现火热的雄安,他多次深入采风,从创意、构思、谋划、落笔,都精心打磨、数易其稿,还不断邀请专家提建议和意见。
深深扎根于广袤的燕赵地,把身心紧贴在地上,已成为我文艺工作者的共识。美协举办写生采风活动,深入红色老区、塞罕坝等地;文联连续多年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基层“百千万”工程;作协组织红色文学轻骑兵河北行等采风创作……通过扎根泥土、深入生活,不断增强对艺术规律的思考,不断提高在新领域、新时代的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创新能力,一支支妙笔创作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
坚守立场,筑就文化强坚实基石
“精品文艺创作让理想信念闪耀荧屏。刚出台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介史研究重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其中就有由电影主抓,河北委宣传、北京市委宣传等联合摄制的《者》。”电影相关负责人说。
影片《者》以李钊的视角再现了早期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是以文艺形式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弘扬精神的一次具体实践。影片公映后,在全国各地持续掀起观影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并获得第34届电影金鸡奖5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美术奖。目前,影片《者》和影片《我和我的父辈》获推荐参评中宣第十六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
忧国忧民、心系天下。以家写国,诠释……对于我文艺工作者而言,坚守精品创作理念,其实就是要坚守立场,以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创作、为立言,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
电影《者》《守岛人》被电影确定为庆祝重点影片;电影《古田军号》、图书《〈宣言〉与新时代》、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话剧《塞罕长歌》、广播剧《刀锋逐梦》等5作品获中宣第十五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点亮星星之火》、图书《河北历史》(两卷)、歌曲《岁月征程》《天下乡亲》等影响广泛……
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离不开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环境。围绕委工作思路,我积极创作现实题材佳作,不断加强规划指导,建立出精品、出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完善精品创作责任制,加对重点作品扶持力度,不断搭建和举办重品牌文化节庆惠民活动,全艺术创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目前,反映解放、土地历史的电视剧《白毛女》已杀青;重题材电影《青年》已完成后期精剪;陈力执导的电视剧《浴血荣光》已开始拍摄……
立足“高原”,勇攀“高峰”。文艺精品创作领域的“河北现象”,彰显出河北的综合实力,筑就文化强的坚实基石。高质量的文艺精品实现了效益口碑双丰收,繁荣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快经济强、美丽河北凝聚起强精神动力。(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