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是全国第一个农村支的诞生地,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传承。在的坚强领导下,衡水与祖国同奋斗,与全同步伐,特别是的以来,坚持以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自觉做到贯彻政方针态度坚决、落实委决策署不折不扣,把产业振兴、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强市富民的主要抓手,不断开创实力衡水、创新衡水、生态衡水、文化衡水、幸福衡水新面。
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衡水振兴,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认真落实“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制定“3+2”市域主导产业体系、“9+5”县域特色产业集展规划,明确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施特色产业迭代升级“五个一”、产业链分级管理现代化、产业集群争先进位“金字塔”等工程,依托中科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全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夫三级诊疗体系,推动产业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的核心位置,深挖京津创新资源宝库,与中科院、农业科学院、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开展合作,建成衡水科技谷、衡水创新港、衡水科创中心和“中科院+”“院士+”等协同创新平台。抢抓雄安新区机遇,面向未来规划雄安衡水协作区,构建“雄安研发、衡水制造”创新格。把产业项目作为发展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源,把招商引资作为念兹在兹、常抓不懈的工作,围绕高端高新、名牌名企抓招商、上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留下生生不息的项目和人才。2012年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增长92.3%,多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平均水平。
坚持以综合配套释放活力,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显著增强。2014年5月21日,委决定将衡水市作为一体化发展综合试验区,为衡水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新路径。近年来,衡水市坚持把优势作为最的优势,把红利作为最的红利,着力在产业发展、融合、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修复和保护等领域全面、重点突破,典型经验数量位居全前茅,26项属于地方首创,19项在和处于先进位次,22项获得和肯定推广,14项在和督察评估中获得优秀评价。持续深化“放管服”,着力打造让企业办事更快捷、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营商环境更舒心的发展环境高地,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通”,在全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全覆盖、率先建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服务平台,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两项级试点顺利完成。市民中心中午不打烊周六不断岗、“衡水医保App”自助完成域外就医备案等微、微创新使群众和市场主体普遍受益。
坚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互促共进,生态文明重点任务实现突破。衡水市明确了“稳粮食、调结构、减用水、促增收”四位一体目标,制定出台两个“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48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核心区、100万亩种植结构调整示范区、100万亩季节性休耕和旱作雨养节水示范区、100万亩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区,力推进“果蔬进京”和“中化来衡”两行动,“节、引、调、补、蓄、管”综合施治,压减地下水超采8.4亿立方米,2022年将采补平衡。衡水湖是自然赐予衡水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衡水市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和加强衡水湖保护与发展的意见》,实施堵、拆、清、挪、搬等生态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湖区村庄生态搬迁,开展环湖绿化战,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成为华北平原上一颗璀璨明珠。持续实施气污染治理行动,在全国率先建成智慧环保管理平台,群众感受到更多蓝天白云。
坚持打赢战和推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强市迈上新的台阶。1962年,为便于集中治理贫困,复置衡水专区,11个县(市、区)中,有4个国定贫困县和2个定贫困县,与贫困作斗争,始终是贯穿衡水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在的坚强领导下,衡水市认真贯彻精准、精准基本方略,6个贫困县全摘帽,1001个贫困村全出列,2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重任务,粮食生产“十七连丰”,2020年总产87.3亿斤。把巩固拓展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率先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系统,实现“一村一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和级现代农业园区县域全覆盖,土地流转率、注册家庭农场、级农村股份合作经营发展示范县和示范组织数量均居全首位,农业农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驰而不息办好急难愁盼的事,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普遍提升。树牢至上理念,着力办好最紧迫的事情、保证最基本的需求、关注最弱势的群体、力争最广泛的受益,从群众的“求助声”“抱怨声”甚至“骂声”中找准民生工作的着力点。着力推动共同富裕,居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经济增速,稳居全前列。着力改善环境,结合“双创双服”“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等活动,成功创家节水型城市、级卫生城市、级文明城市。着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中心、园博园、野生动物园、奥体中心体育场等建成投用,市图书馆成为全国采取社会化运营管理的市级图书馆,航空运动、马术运动等蓬勃发展,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晋级“双金”赛事。着力办好群众身边事,在全首创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接续实施20项民生实事,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惠及全市,农村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供养模式在全国推广。力加强平安衡水、法治衡水,连续4年综合考评位居全前列。
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衡水一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周围,学好百年史,践行“两个维护”,加快跨越赶超、高质量发展步伐,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100。(衡水市委赵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