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衡水全力创建法治示范市
近日,在衡水深州市东安庄乡北景明村,两户邻居翻盖房屋时,因宅基边界问题起了纠纷。该村调解员李忠良正好路过,通过耐心调解和普法说理,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
像李忠良一样,现在衡水4994个村每村都有专职的调解员。他们顺应法治乡村的需求,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组织网络体系,通过普法宣传,依法办事,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近日,在枣强县肖张镇程杨村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村民办理相关事项。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衡水市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法治实施纲要(2021——2025年)》,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全力创建全法治示范市,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盘棋”统筹实施法治
“一把手”强力推进,“一盘棋”统筹实施,“一股劲”全力,是衡水市创建全法治示范市的显著特点。该市专门了衡水市法治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将“全面推进法治”列入《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定期指导、培训、考核、通报、督导、调度等工作制度。
同时,该市规范资料台账管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聘请衡水学院专家对法治示范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形成问题反馈清单,对照不足全面整改,力争成功创建全法治示范市。截至目前,共发放提示函62次、督办单3次,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推进。
该市还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提质提效的实施意见》等多个制度文件,精心编辑《衡水市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研发并上线运行衡水市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运用数字化科技化手段对群众的法律服务诉求精准快速处置,构建适应现代化社会治理的“普惠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制定《衡水市市级购买行业协会商会服务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快职能转变。组织开展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编制、调整工作,各相关门完成指导性目录的编制,并建立指导性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该市创新“三查三核三审”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九有”工作机制,优化立法联系点和专家库,2021年以来共出台市级地方性法规4件、规章1件,参与制定级地方性法规1件,印发了《衡水市重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遵循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原则,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有效,工作经验被会和司法向全推广。
“一门办理”优化营商环境
“先是高新区项目牵头人员帮助整理材料,再由行政审批人员到项目企业把材料进行梳理完善,最后再来这里盖章、。”正在等待的衡水高新区某项目负责人张广果说,“标准地+承诺制”让企业节约了量时间。
衡水高新区行政审批相关负责人称,“标准地+承诺制”后,为项目审批、等业务简化了流程,由工作人员为企业跑办各项手续,让落地项目尽快、投产,更好地享受政策扶持。目前,衡水高新区已完成以岭药业医药项目、衡水老四期等重点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应用,项目推进速度提升显著,企业跑办成本有效减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衡水市始终坚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深化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各个方面,积极落实稳经济“1+20”政策体系,科学署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五条政策措施,用法治引领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8月3日,在桃城区河西街道行政综合服务,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就业服务政策。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推进简政放权机制创新,该市以冀州区和武强县为试点,开展县级全域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级试点创建。在全率先建成市智慧金融服务直通共享平台,将企业开办申请材料从14份压缩到5份,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体化在线办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相关配套制度,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体系,相关做法得到市多家媒体宣传推介。
该市还进一步推进服务民企机制创新,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座谈会,围绕“如何更好地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这一主题展开座谈交流。选择7家重点非公企业,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站,作为法治护航中心服务联系点,重点开展法律服务调研、法治宣传咨询及法治体检等活动,由点及面,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简政便民,该市推行政务智能化,试行使用电子,有效解决了材料反复提交和未携带不能办理业务的问题。实行“一窗受理”新模式,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聚焦教育、医疗、医保等重点领域,梳理出172项群众呼声高、办理量的便民服务事项上线“冀时办”,实现群众办事“指尖办”“掌上办”。将涉及市场准入、投资、城管交通、社会民生、文教卫生等重点领域24个门的234项行政许可事项,统一划转到市行政审批,实行“一门办理”。
同时,该市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衡水市县两级已基本完成监管事项核实工作,实现对监管事项的“应领尽领”;市直相关门完成编制检查实施清单767项,各县(市、区)相关门完成编制检查实施清单5664项;市直相关门已覆盖监管事项713项,各县(市、区)相关门已覆盖监管事项3269项。市县执法门全开通政务外网,抽查结果全录入河北双随机与双告知综合系统并向社会公示。基本实现双随机抽查常态化,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个综治平台整合乡镇执法力量
“担任驻村辅警,我会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好村里的治安秩序。”阜城县漫河镇许家铺村的李雷是一名退役军人,最近刚刚成为一名驻村辅警。
今年以来,阜城县力推动警力下沉暨“一村一辅警”模式,前移关口,延伸信息触角,打通了农村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县对治安情况复杂或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每村选配1名驻村辅警;其他实际居住人口300人左右的小村,每相邻的2至3个村选配1名驻村辅警。目前,全县达标室23个、执勤点194个,选拔招录了220名兼职驻村辅警,并定制220辆“治安巡逻”标识电动自行车。
打通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衡水市力推进基层综合执法,指导各县市区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乡镇和街道,全市118个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全挂牌运行,覆盖率100%。在全市118个乡(镇、街道)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作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以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名义开展执法。并对照河北下放乡(镇、街道)行政处罚事项指导清单,分批次将指导清单中103项直接下放的行政处罚事项和9项委托实施的行政处罚事项下放乡(镇、街道)执行。在全率先制定出台《衡水市乡(镇、街道)与行政执法门执法案件移送及协调协作办法》。
该市探索建立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目前该市市县乡三级乡镇综治中心实战化平台全建成,全市118个乡镇综合执法力量整合实现全覆盖。“9+X”系统、“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三个平台全接入。编印《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法律法规汇编》《行政执法监督手册(制度汇编)》《行政执法监督手册(示例文本)》等3000余册,各县市区采取网络培训、专题讲座、交流座谈、业务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均已完成多轮乡(镇、街道)执法人员公共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为1024名执法人员办理行政执法证件。
同时,该市还创新完善律师参与诉源治理制度机制,推动律师在法院、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事务所等场所设立律师调解室,促进商事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市县两级法院均了律师调解工作室,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室36个,律师事务所律师调解室29个,现有律师调解员223人。通过律师参与诉源治理,进入行政复议的案件同比幅减少。
为依法管权,该市开展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检查,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并备案,统一在市行政执法公示平台公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和“过滤网”“稳压器”作用,积极化解行政争议和社会矛盾纠纷,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复议案件接待制度、行政复议案件回访制度、行政复议案件登记制度等相关制度。对有法律法规设定依据的行政裁决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衡水市行政裁决事项基本清单》。
着力构建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纠纷解决机制。该市坚持强化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和重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完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在各级建成了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医疗、消费者权益、物业、土地、保险和劳动争议纠纷等各类调解。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扎实推进“宪法七进”、普法邮路、“法治书香润衡水”等特色创新品牌,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9个。(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