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衡水:“一村一品”助户过上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2-09-08

衡水发展壮特色产业、推进稳岗就业,巩固成果

“一村一品”助户过上好日子

全市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对户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1001个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村集体收入全超过2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692个

衡水:“一村一品”助户过上好日子

近日,武强县建忠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自走式喷灌设备,对麦田进行灌溉。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喂羊、浇地、施肥,走出羊舍,钻进甜瓜棚……对于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户王保庄来说,现在的生活既忙碌又幸福。曾经靠救济,如今靠双手,在干的帮助下,王保庄不光自己脱了贫,还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从全面筑牢兜底保障网,到产业全覆盖让户过日子更有底气,近年来,衡水市坚持把巩固拓展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发展壮特色产业和推进稳岗就业为重点,强力推动巩固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村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

日前,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村冬桃种植基地里,千亩花海已经褪去,桃园里披上了绿装。剪枝、去芽……郭艳萍和十几个村民在绿叶中穿梭劳作,淌着汗水的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

张家桥村种桃的历史不短,却只是零散种植,形成规模化是这几年的事。为帮助群众增收,在崔庙镇的积极联系下,阜城县的本土企业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张家桥村因地制宜发展冬桃种植。从那时起,冬桃让郭艳萍的生活甜了起来。

“以前主要是靠种玉米小麦过日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郭艳萍说,后来村里统一收回土地集体实行流转,除了每亩一年1000元流转费,还能到桃园上班,腰包鼓起来了,人们干劲更足了。“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村民的碗更稳、饭更香,让乡村更美丽。”对于乡村振兴,张家桥村支张勇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张家桥村,千亩冬桃园、肉牛养殖场等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只冬桃一项产值就达400多万元,分村民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以上。

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张家桥村实现富起来美起来,这正是衡水市力发展持久且稳定的产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衡水市把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对户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1001个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村集体收入全超过2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692个,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今年,该市制定了《2022年衡水市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加资金项目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行动。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新增设施果蔬、杂粮(高粱)、中药材、林果等特色种植4.7万亩,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畜禽出栏比上年增加61万头(只)。

衡水:“一村一品”助户过上好日子

近日,在桃城区郑家河沿镇西康村森农园合作社温室棚内,技术人员正在为村民讲解甜瓜整枝技术。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该市将完善“龙头企业+合作杜+基地+农户”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今年新发展级示范农场5家、级示范合作社12家,每个县至少巩固壮1个联农带农效果好、帮扶机制完善的产业化联合体。力推广“五位一体”“两自五统”和“八统一分”等具有衡水特色的经营模式,推动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确保群众年人均产业收入持续增长。

对所有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活动,探索在人口集中的乡村建立“零工超市”等,精准匹配岗位信息,确保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2.4万人。针对普通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人口。

全面推进农业创新驿站,今年该市培育创建级农业创新驿站7家,并推动科技站点向基层延伸,带动更多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确保村科技帮扶全覆盖,不断提升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实施“万企兴万村”标杆示范引领工程,发挥外地衡水商会作用,引导在外企业家积极参与,并研究出台金融服务向参与行动企业倾斜等激励政策,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衡水:“一村一品”助户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深州市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5月6日,该市卢家庄燃梦家庭农场果蔬棚内,悬吊生长的西瓜即将迎来丰收,果农在悉心管理。 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防贫监测帮扶不落一户一人

巩固成果,就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近年来,衡水市将防止致贫返贫作为解决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借鉴“区块链”和“数据”模式,建立起防贫监测自动预警系统。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纳入监测范围,当被监测人员相关支出超过设定的预警线时,系统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根据监测预警对象发生致贫返贫风险和救助需求,相关门对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监测户及时启动救助程序,精准实施落实救助政策措施。

不久前,枣强县枣强镇郝庄村村民刘立冬突患重病,尽管通过医疗保险报销了分治疗费用,但自付的医疗费仍高达9万多元。正当刘立冬一家人愁眉不展时,防贫监测自动预警系统平台已经发出了刘立冬家庭的防贫预警信息。该县相关门迅速启动了救助程序,结合相关政策,为刘立冬申报了5万多元的防贫救助金,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同时,市县两级均防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防贫工作,乡级均防贫工作站,村级设置网格员,市县乡村建立了由9079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的防贫监测队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排查,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定期走访和门筛查预警,精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识别纳入、及时救助帮扶。

截至2021年底,衡水市共有人口33347户63691人,监测对象1840户4276人,依规救助困难群众196人次,发放救助金78.7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没有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今年以来,该市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根据定标准及时对防止返贫监测标准进行调整,并建立健全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各级防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识别程序,缩短认定时间,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将所有人口和有返贫致贫风险、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纳入监测范围,确保不落一户一人。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对所有户、监测户每月开展入户走访,逐户登记收支变化、核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同时,对全市农村病患者建立信息化台账,有效发挥各类救助基金作用,有效干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针对自然灾害等突发状况第一时间组织专项排查,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帮扶。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按规定落实社会救助、医疗救治等帮扶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河北日报记者焦磊)

标签: 成果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