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综合体
到2020年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达到300个以上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陈凤来)日前,衡水市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新农村进行动员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加快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综合体。
该市按照融合发展方向,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产业发展集聚区集中。把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生态园区“三区同建”作为乡村规划布重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生态和农村实际,多规合一、多业融合,体现前瞻性、导向性、可操作性。
该市把基础设施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通村硬化路,2018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17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18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2018年实现行政村全通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快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时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配置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强化农村社保体系,推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逐步消除间公共服务差异,补齐乡村发展短板。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清除杂物、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违章建筑,科学设置垃圾转运站,加快建立垃圾收集清运机制。按照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思路,因地制宜选用垃圾终端处理方式,2018年,主城四区要全实现垃圾处理一体化,其他县(市、区)垃圾处理率达到90%。力开展“厕所”,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方式,力推广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管控。持续抓好村庄绿化美化,环村林带,做到能绿尽绿。稳妥实施“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能源工程,宜气则气、宜电则电,促进农村清洁能源高效集中利用。
对规模较,长期保留的产业特、历史文化名村,深入挖掘自然、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深州蜜桃、饶阳蔬菜、阜城鸭梨等特色产业代表村,将利用各自的特色资源,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运河文化带、董子文化片区、衡水湖沿岸村庄将挖掘自然文化历史资源,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形成特色鲜明、底蕴丰厚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特色化、品牌化,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引导促进城镇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到2020年,全市美丽宜居乡村精品村达到300个以上。
该市在县城周边、乡镇驻地周边、产业园区周边等重点区域,力推进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园区“三区同建”。将县城建成区周边、乡镇驻地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村庄,产业园区辐射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全市“三区同建”总体规划,市县两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资金集中向农村新型社区倾斜。在目前建成和在建161个高标准联建社区的基础上,2018年全市新启动30个以上以“三区同建”为基础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快美丽宜居新农村,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