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衡水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壮村级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3-09-27

村民腰包鼓起来 村集体腰板硬起来

——衡水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壮村级集体经济探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衡水市把壮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结合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建+X”、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精准打造特色产业。围绕项目扶持、财政金融扶持、要素资源保障、考核管理激励等,该市出台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引导有基础的村放特色、做强龙头,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村做体量、增强后劲,安排项目重点扶持基础相对薄弱的村提升收入。

故城县刘堂村:

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在故城县刘堂村,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该村整合10余亩村集体闲散土地建成3个温室棚,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各种鲜蔬,每个棚的年收入10万元以上。该村支在县乡的支持下,引来康博莱食品加工厂、国华风力发电升压站、正养鸡场等项目。村支刘玉福算了一笔账:企业落户后,周围的基础设施配套更完善,本村60多名村民已经就到企业打工,按照每人每月2500元的收入计算,一年增收3万元,村集体每年也能收入80万元。

与此同时,刘堂村探索“支引领+农户耕地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订单收购+银行保险助力”的自主经营模式,把农户分散经营变为村集体合作社规模经营,流转土地4300余亩,通过整合土地资源、集中采购农资、统一种养作业、联合对外销售等,发展多元化种植,最程度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在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土地流转收入的基础上,让腾出手来的村民参加手工作坊、发展畜牧养殖,带动2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在故城县乡村振兴支持下,刘堂村还探索发展庭院经济,由村集体引导村民免费领取山楂树苗,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上种植,所产山楂由乡村振兴统购统销,收益由村集体和农户按比例分成。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集体收入增加,家干事创业越来越有底气。

2022年,刘堂村被确定为故城县数字乡村试点村,实施农村电网数字化改造等配套项目。随着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该村“三农”信息服务供给多元化,村集体流转的土地效益也有了保障。同时,该村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发展农村电商台,探索实施“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通了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帮助村民销售各类农产品20余万元。以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该村走出一条基层建与产业融合发展壮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枣强县刘市村:

村企合作,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9月18日,记者走进枣强县宝阳鞋业刘市村制帮厂,20多名村民正在裁剪、缝制……村民李文景说:“这个活儿挺容易上手,离家又,一个月挣3000多元,觉得日子过得挺好、挺舒心。”

枣强县通过引进企业,依托优势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县重点民营企业宝阳鞋业有限公司与刘市村开展村企合作,将加工车间延伸到农村。“在这里建车间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问题,通过村企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宝阳鞋业生产经理张建说。

该县村企合作源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开展。该县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村企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企业深入了解各村具体情况,立足产业发展,找准村内资源和企业优势的结合点,以村企合作的模式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让致富门路多起来、致富步伐快起来。

作为枣强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牵头落实单位,枣强县工商联持续做好与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吸引社会力量汇聚到行动中来,通过资金、技术、就业等全方位帮扶,促进村集体增收,实现企业增效。目前枣强县已有10家国企、67家民企及个体工商户参与了村、户的对接帮扶,累计投入帮扶项目资金944万元,惠及人口5404人,提供就业岗位63个,实现了全县133个村企业帮扶全覆盖。

武强县崔留贯村:

土地托管,村集体和村民双赢

“去年高粱收成不错,农户每亩地除了有800元土地租金收入外,还有160元分红。”武强县街关镇崔留贯村支李建民介绍,分红后村集体还有剩余。

武强县把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难题,引导村级组织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不断探索新路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提质增效。

村民将土地入股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既节了人工成本,又降低了农资成本,村民还能获得保底收益和分红。在土地托管工作中,街关镇推行村支领办合作社模式,按照“一变两不变,促进双增收”(即经营主体由农户变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民受益主体不变;在壮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的工作原则,采用“村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涉农企业+银行+保险”的“六位一体”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流转农户土地由村集体经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让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增收。

在街关镇蔡留贯村,20多名种植能手、农机能手从种田人变成了村集体的“打工人”。2021年,蔡留贯村依托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试行土地托管,由村集体雇用村里的种植能手、农机能手组成托管服务队,对全村1119亩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

村情不同,耕地入托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为确保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有序推进、落地见效,武强县出台专门办法,在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民受益主体“两不变”的前提下,指导村级组织立足本村实际,探索全托管自主经营、全托管委托经营、多环节或单环节托管服务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共有13个村试点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约1万亩。(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

衡水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壮村级集体经济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