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信息网
雄县
容城县
安新县
石家庄信息网
栾城区
平山县
正定县
桥西区
长安区
裕华区
高新区
晋州市
高邑县
元氏县
赞皇县
鹿泉区
无极县
深泽县
赵县
藁城区
井陉县
新华区
新乐市
灵寿县
秦皇岛信息网
海港区
北戴河区
山海关区
抚宁区
昌黎县
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经济技术区
唐山信息网
滦南县
海港区
丰南区
路南区
开平区
丰润区
曹妃甸区
古冶区
迁安市
遵化市
滦州市
乐亭县
迁西县
玉田县
路北区
汉沽管理区
高新区
芦台经济技术区
张家口信息网
蔚县
怀来县
张北县
万全区
经开区
尚义县
桥东区
康保县
沽源县
涿鹿县
赤城县
怀安县
阳原县
崇礼区
宣化区
下花园区
桥西区
塞北管理区
察北管理区
沧州信息网
泊头市
新华区
黄骅市
运河区
任丘市
河间市
沧县
青县
东光县
海兴县
盐山县
肃宁县
南皮县
吴桥县
献县
孟村回族自治县
渤海新区
经济区
承德信息网
平泉市
双滦区
兴隆县
承德县
双桥区
滦平县
隆化县
丰宁满族自治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保定信息网
白沟新城
竞秀区
莲池区
满城区
清苑区
徐水区
涞水县
阜平县
定兴县
唐县
高阳县
涞源县
望都县
易县
曲阳县
蠡县
顺平县
博野县
安国市
涿州市
衡水信息网
深州市
桃城区
冀州区
武邑县
武强县
饶阳县
故城县
景县
安平县
枣强县
阜城县
滨湖新区
廊坊信息网
霸州市
香河县
广阳区
安次区
三河市
永清县
固安县
文安县
城县
厂回族自治县
邢台信息网
清河县
临西县
宁晋县
任泽区
巨鹿县
襄都区
信都区
南和区
沙河市
南宫市
内丘县
广宗县
新河县
隆尧县
柏乡县
威县
临城县
平乡县
邯郸信息网
峰峰矿区
武安市
永年区
磁县
丛台区
涉县
成安县
临漳县
广平县
邱县
肥乡区
魏县
曲周县
名县
复兴区
邯山区
鸡泽县
馆陶县

衡水冀州:打造城市文明“金字招牌”提升市民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3-10-26

在冀州古城遗址采风,感受2000多年史迹遗存的厚重底蕴;从碧水湾码头乘船泛舟湖上,体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美景;在冀州旧城街区漫步,感悟历史古城的繁华与沧桑……这是衡水市冀州区美丽宜居城市面貌的一个个精彩缩影,也是冀州市民幸福文明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今年以来,冀州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百姓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改善城市文明宜居水平,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五个标准化”,奋力谱写式现代化河北篇章,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在文明城市上创出新高度

该区坚持高位统筹,以上率下,政主要负责任组长、各区级领导为副组长、各创建责任单位政一把手为成员的区创城工作指挥。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城区划分为131个网格,全区12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分包;2500多名员干进小区、上街巷、站路口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系。

该区以“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时代新人·冀州好人”文明市民评选;举办“365百姓故事汇”群众宣讲等。持续开展“员双报到”“访千楼、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周二、周五、周六”创城志愿活动,参与人数达32000多人次,创新开展“冀”城小院拉呱会,在微信小程序“民生冀州”中开通“我要报事”居民诉求通道,将居民市容环卫、教育管理等各类问题线索通过“信息化平台”转交给有关门有效处置,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420多件,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在文化活动上谱写新乐章

冀州区立足自身特点,统筹各类可用公共空间资源,全力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重点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进行,打造有特色、有品位、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截至目前,共谋划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图书馆长乐分馆、区新华书店等14家公共文化空间。

该区结合艾草、宫廷剪纸、田园棉手织布、三皇炮捶等传统民俗文化,举办了读书会、艺术展、非遗传承等公共阅读和艺术普及活动,提升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切实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化。同时依托景区、特色主题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开展合唱、朗诵会、全民健身广场舞赛等文化活动,引导广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当主角、唱戏,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各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带来了包括阅读活动、书法、美术、研学、文艺演出等190余场文化盛宴,累计参与人数32000余人次。

在文旅融合上绘就新画卷

该区聚焦“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着力做好文化、生态两篇文章,先后实施了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及碧水湾码头、博览馆、滨湖公园提升等多个文旅项目,不断优化环湖风貌,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及运营管理水平,几景区“串珠成链”,构成一幅五彩纷呈的衡水湖南岸“风光画卷”。同时,该区力发展生态游、乡村游、研学游等业态,丰富文旅四季场景,着力构建起全域、全季、全业态的旅游发展格,全面做活集夜景、夜购、夜食、夜游、夜娱于一体的旅游“夜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今年7月推出的“冀州之夜——碧水湾电音节”,营造了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累计吸引游客5万人次。

在“五个标准化”上描绘新蓝图

农村建“标准化”,强化组织保障。该区专门出台《关于乡村标准化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农村支班子专能化、活动阵地实效化、理论武装系统化、组织生活常态化、为民服务主动化,全面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其中,在优化基层班子上,该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382个村全实现“一人兼”,村班子平均年龄下降13.2岁,专及以上学历支比上届提高了34%,企业家型支占46.6%,批致富能人、返乡商人、退役军人进入村班子,成为农村发展“领头雁”。

乡村治理“标准化”,构建善治格。该区在完善组织领导乡村治理机制上持续用力,全面构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截至目前,382个村全建立了“六有”综合服务站,组建了村干、员为主的3000多人的代办队伍,累计代办事项达24000多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159件,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架起群“连心桥”。

乡村文化“标准化”,弘扬新风正气。该区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活动室,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生活,全面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其中,在完善村规民约上,该区将核心和道德规范巧妙融入村规民约,结合村情民情“量身定制”,对婚俗、村内畜牧禁养、禁放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外化为行为自觉,并通过开展“孝贤榜”“好人榜”等道德模范评选宣传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淳朴乡风。

农村产业“标准化”,强集体促增收。该区指导各乡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量身定制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处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316家。其中,门家庄乡以“支+协会”的形式,探索“土地托管+优质小麦”统一标准生产模式,带动邻近3个乡镇22个村种植高产优质小麦近3万亩,累计带动1650户农民增产增收。

村容村貌“标准化”,提升幸福指数。该区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乡村“宜居度”和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抓手,采取干组织、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村庄“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村庄完成硬化43.5万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124处,清理积存垃圾3.7万立方米,新装路灯717盏,种植树木6.9万余棵,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衡水冀州:打造城市文明“金字招牌”提升市民幸福感



地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