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衡水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该市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背后,反映出衡水市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今年以来,衡水市全面落实决策署和委、工作要求,加快“四个闯出一条新路”步伐,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答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民生支出等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运行持续保持恢复向好态势。
10月22日,在·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上,安平丝网企业研发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引起参会客商关注。
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工业增速稳中向好
衡水市统计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67.6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66.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69.1亿元,增长5.5%。
从数据可以看出,前三季度该市第二产业贡献保持稳定增长。今年以来,该市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培育性新兴产业两手发力,不断提升产业引领力、技术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全国特色产业名城。
针对特色产业结构层次整体偏低、产业竞争力偏弱、转型升级的路径不够明确等突出问题,该市各县(市、区)制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计划,实施产业链“建强补延”工程,做到一个产业集群、一个行动计划、一套扶持政策、一个专班推进。
针对特色产业“有产业、无龙头,规模、个体小”的问题,该市开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和数字赋能行动,把政策和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倾斜,打造“产业龙头+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优质企业雁阵集群。同时,围绕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积极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清晰的目标定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三季度,衡水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其中生物、新材料、高端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分别增长44.0%、14.6%、12.7%。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3%。
10月20日,在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管乐车间,工人正在组装萨克斯。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项目加力推进
10月25日,位于衡水高新区橡塑路的河北捷鑫智慧冷链产业园二期现场,施工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各环节运转有条不紊,冻品低温库、生鲜高位库、水产及肉类生鲜加工车间、厨房等综合产业链配套设施都在紧张中。
同样,在饶阳县经济区,河北优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及设备制造项目,3个车间已建成、2个车间主体正在封装,分设备正在安装调试,预计2023年12月可实现分投产。该项目以研发生产一氧化硅改性迭代产品为主,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带动饶阳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衡水市把投资和项目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力促全市经济实现跨越赶超。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同比增长6.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9.6%和33.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8.0%,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7.4%。
该市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推进的同时,持续优化“三最”营商环境。实施重点项目领导包联,全方位服务项目,推出“标准地+承诺制”2.0版、“带电招商”等一系列标志性举措,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投资关键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衡水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也将持续增强。
民生福祉增强,消费潜力释放
11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完工;11个口袋公园主体基本建成;4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主体建成,新增学位4570个;棚户区改造已开工3243套,基本建成2005套……截至9月底,衡水市定20项民生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以来,衡水市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支出的“优选项”,在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围绕着力高品质生活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该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9%,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9%,较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7元,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81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20元,增长7.2%。
民生支出有力有效,衡水市还推出一系列恢复和扩消费政策措施,举办惠民团车节,引导商超、商贸综合体等加促消费力度,居民消费支出呈现恢复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该市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速较快,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1.1%、23.4%、11.3%。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14.7%,新兴消费表现亮眼。(河北日报记者焦磊 河北日报通讯员赵瑞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