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王翠凤 河北日报记者孟宪峰)廊坊市民政门按照要求和市署,积极思考、主动作为,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帮社解困、助社发展”走访月活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帮助会员企业纾困解难,切实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助力稳住全市经济发展。
廊坊市共有2297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3万余人,会员20余万人,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市场的桥梁纽带。廊坊市民政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结合民政职能职责,将助力社会组织纾困解难工作放在助力全市稳经济、助发展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署,全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努力为全市经济稳步发展作出贡献。他们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制定并印发了《“帮社解困、助社发展”走访月活动实施方案》。以倾听心声、精准纾困为切入点,向社会组织发出倡议,引导其积极投身到社会组织助企纾困活动中来。
廊坊市坚持分类施策,狠抓落实,通过各类方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组织需求,列出问题清单,同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开阔思路,针对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会员企业需求分类施策,逐项提出解决方案,加督导推进力度,确保措施落地落实。他们坚持培树典型,力宣传,认真总结推广一批先进社会组织经验做法,加挖掘培育力度,发挥好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并发动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助社发展、助企纾困的舆论氛围。
——做好“调研员”,走访座谈摸清问题。廊坊市、县两级民政门下沉一线,累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走访调研社会组织231家,座谈会、交流会35场,共梳理汇总12类36项社会组织聚焦的困难问题,全面了解社会组织基本情况,做到了“四清一明”,即对社会组织开展运行状况清、从业人员情况清、员队伍情况清、困难问题情况清,对组织期望纾困解难的政策办法明了。
——当好“快递员”,精准落实优惠政策。他们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政策文件六方面33条,八方面43条及20个配套文件,市八方面44条扶持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多形式多渠道提高政策知晓度,结合此次活动进行“点对点”精准指导,帮助社会组织、会员企业更好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针对分初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反映的经费紧张,无力支付办公场地租金、缺乏必备办公设备的实际,他们利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自有和维持经费,积极为廊坊市缘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组织办理了入驻手续,配齐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当好“服务员”,积极协调打通堵点。对于调研、座谈掌握的问题困难,廊坊市民政门积极想思路、出办法,对在职能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对涉及其他职能门的,及时沟通协调,帮助社会组织反映困难,通过加强门合力,进一步打通堵点、难点。针对文化类社会组织换届工作难度的问题,他们与业务主管单位多次沟通,结合“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治工作的开展,积极推动社会组织换届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廊坊市音乐家协会、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廊坊市美术家协会的换届工作,其余也在积极有序进行推进。
——当好“引导员”,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他们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主动减少会费档次,降低会费标准,取消对分经营困难的会员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生存困难的小微企业的各种收费项目,进一步规范现有收费项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透明度。截至目前,全市394家行业协会商会,共推出减免收费举措57个,惠及会员企业1816个,减轻企业负担443.76万元。金融类行业协会先后组织了37场助力小微企业推介会,在全市24家企业了债务,为监管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信用类协会开展诚信沙龙分享会,帮助企业理性评估分析,尽快走上正轨。以黑龙江商会为代表的异地商会,积极探索银企对接,为会员企业解决资金难问题,以商会为纽带,联动内商业资源有效流通,帮助会员企业抱团取暖,共享资源。
——做好“监督员”,狠抓组织规范发展。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廊坊市民政进一步加强建引领,推进社会组织“两个覆盖”,推进建与登记、年检年报、换届选举、等级评估、评优评先等登记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同时,注重加强门间的沟通协调,积极为主动减费降费的行业协会商会在承接购买服务、获取税前扣除资格等方面搭建桥梁、提供便利条件。行业协会商会申请各项优惠政策涉及民政门职责的,在依法依规把关的前提下,优化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间,不自行增设条件、提高门槛,努力为社会组织持续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