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廊坊市科技新闻发布会解读《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图为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周禹佳摄
河北新闻网7月27日讯(河北日报记者周禹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的根本支撑。今年1月24日,经廊坊市批准,《廊坊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采取章节结构,共六章二十六节。今天上午,廊坊市科技新闻发布会,对《规划》进行解读。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全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委十届二次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署,要求更加具体明确,制定的举措更加务实有效。
廊坊市委、市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科技创新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十四五”是廊坊市全面打造“科技之城、创新之城”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对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从发展基础来看,廊坊市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平台载体加快、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从形势要求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三县与通州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等多重政策叠加的重机遇给廊坊市加快创新发展带来新契机。
廊坊市科技在起草编制《规划》工作中紧贴廊坊实际,紧扣重点产业,紧盯创新短板。聚焦“1+5”主导产业和“7+6”县域特色产业,精准打造“3+14+N”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即构筑“北中南”3协同创新高地,打造14个级、级区成为全市创新增长极,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瞄准廊坊市在新兴产业体量不够、高层次项目数量不够多等方面短板,着力培育高精尖企业创新主体,打造高质量产业创新链条,营造高品质创新创业生态,为推动廊坊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廊坊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一是突出京津廊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服务和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雄安新区等重历史性工程,系统构建要素联动、协同高效、融合的高水平式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力争将廊坊市打造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城市。二是突出廊坊市科技有效供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关系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性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三是突出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着力解决全市科技创新原动力不足问题。四是突出增强区域创新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加快培育更加包容、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规划》采取章节结构,共六章二十六节。围绕“开启全面创新廊坊新征程”“深度融入,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培育壮创新主体,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源动力”“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全面落实”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廊坊市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路径等。
接下来,廊坊市科技将与各县(市、区)、市直各门和社会各界协调联动,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地实施,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这一中心任务,继续深耕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廊坊孵化转化,为廊坊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全力推动廊坊市协同创新走在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