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张欢、刘建斌 河北日报记者周禹佳)近日,在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老堤头村,村民们在地里忙着收红薯,前来采购的客户在田间往返穿梭,挑拣、搬运、装车……田野间写满丰收的喜悦。
“我种红薯有五六年时间了,今年扩了种植规模,18亩红薯从种到收全实现机械化作业,亩产能达到6000斤,按照现在1.5元/斤的价格来算,整体下来能卖16万多元。”老堤头村村民杨俊鹏高兴地说。
葛渔城镇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栽植范围广泛,当地沙质土壤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具备生产优质高产红薯的资源禀赋。“这边的栽培技术成熟,红薯品种多、口感好、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来自安徽阜阳市的承包户张贵侠在葛渔城镇种植红薯已经有11年的时间,是当地红薯种植的高产示范户。
近年来,安次区充分挖掘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力发展红薯种植业,按照“引导、市场主导、户带动、小户参与”的发展模式,推动红薯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发展,逐步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
“今年,全区红薯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品种包括富硒红薯、烟薯、西瓜红等,产量超1亿斤,年产值近2亿元,畅销京津冀及山东等地。”安次区农业农村副长杨桂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