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礼包”提升百姓幸福感
三河市社会事业共建共享稳步发展
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项目已入住近5000人,其中95%为京籍老人。图为2月24日,老人们在中心舞韵教室内排练京剧《梨花颂》。记者贾珺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多举措繁荣文体事业……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一股股暖流温暖着三河百姓,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三河市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从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入手,不断加对民生各项事业的投入力度,增进民生福祉。据悉,2021年三河市民生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77%。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背上书包,走进课后延时课堂,或体验象棋、轮滑,或开展舞蹈、美术、健美操等课程,室内室外、动静相宜……这一幕在三河市各小学并不陌生,依托课后延时服务,舞蹈、健美操、篮球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已经融入校园。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三河市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努力办好教育民生实事、“关键小事”,解决好家长操心事、烦心事,办好满意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延时服务暖人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三河市教育工作的温度和力度。目前,该市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持续加强,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被教育列为“课后服务示范县”。同时,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86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清零。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三河市以教育创新为抓手,先后完成了第三实验小学等26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新增学位2.1万个。扩充师资力量,增加教师编738个,新选聘、招聘教师418人。
“病有所医”是最实在的民生福利。回望过去一年三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难发现,不论是城市公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都在稳步提升,居民的就医获得感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三河市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全覆盖,11个“健康小屋”挂牌投用,群众就医更为便捷。燕郊卫生院先行试点创建标准化卫生院,获卫健委、中医药管理通报表扬。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顺利通过复审。
民生保障方面,三河市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550户。开展“助老安康工程”,为88130名60岁以上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组合保险”。社区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新增城镇就业787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9%。超额完成征兵任务,征兵办获评级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级验收。
“全身放松,目视前方,膝盖弯曲,保持平衡,跟着我的动作,手臂打开……”2021年底,“三河冰雪、助力冬奥”进校园活动走进三河市李旗庄小学,操场上,脚踏轮滑的学生们目光专注,聆听着教练员对轮滑动作的讲解。
冰雪进校园活动是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常规性举措,也是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去年,三河市对全市96所公办学校的在校学生开展冰雪课堂授课活动,包括冬奥会知识、观赛礼仪、冰雪运动技能常识等课程。同时,三河市还将冰雪项目贯穿在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中,全面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据初步统计,全年组织冰雪运动会等赛事活动300场。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2021年,三河市累计开展“彩色周末”等公共文化演出380场,发放文化惠民卡(券)21180 张。联合京东9县建立“京东文旅圈”,30个景区为市民提供优惠联票。富地海洋乐园、爱翌安邦公共安全体验馆获评3A级景区。富地文体商旅街区成为廊坊唯一“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级旅游休闲街区”。(记者王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