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廊坊市“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图为发布会现场。通讯员贺娟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解丽达)今年以来,廊坊市科技工作按照市委、市的工作署,扎实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加速高端科技成果到廊坊市转移转化步伐,积极推动“创新廊坊”,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2%。全市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88%,高于全平均0.1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62.13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约34.5%。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在全率先消除C类县,平均分数全第一。
完善科技配套政策,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廊坊市相继制定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加强科技创新和孵化平台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批富有力度、导向鲜明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举办廊坊科技活动周、创新赛等科技活动,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通过开通“众创讲坛”、“高企空中课堂”等多种渠道,组织开展包括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券、技术合同登记、研发费加计扣除等培训42场,受益企业1700余家,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
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创新主体快速增长。坚持“培育”与“认定”两手抓,按照“个转企”“小升高”路径,培育壮科技型企业。今年组织申报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有473家通过了科技组织专家评审,已报科技备案;备案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276家,总数达到8904家,第四季度又推荐1800家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 。
培育高水平研发平台,加速提升承载能力。重点支持新型显示、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自建、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今年以来,新建级研发平台25家,市级研发平台164家,其中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增和总数均居全第二位。全市939家研发平台科研用房达3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2.9万台套,在研项目900余项,形成技术标准132项,申请授权专利1089项。
实施各级科技专项,推进高端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市委、市重署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今年市级安排科技项目资金1500万元,筛选支持了“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专用热管理装置产业化项目”等30个项目。推动新奥动力、云谷(固安)等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和技术创新专项,今年以来共争取级以上科技项目112项,资金6733万元,同时,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县域科技跃升奖励、创新型园区试点等对市科技创新专项经费7782万元。
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引育高端创新人才。加强院士智力引进工作,级院士工作站达5家,位居全第二位。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科技评为2021年院士合作重点单位;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团队。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变能源关键诊断-激光汤姆逊散射系统研发技术创新团队、固安桑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水产动物营养与功能性添加剂研究创新团队、河北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海上风机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创业团队等3个团队被认定为河北产业创新团队;打造一支由农业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乡镇科技特派员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员队伍,级备案科技特派员人数达184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30家。
下一步,廊坊将进一步聚焦原始创新,聚焦成果转化,聚焦产业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精准施策实施企业成长“四类计划”。充分发挥廊坊紧邻京津科技资源优势,用实龙头企业,逐步带动产业链和创新链上下游企业向廊坊转移,通过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等活动,挖掘前沿科技成果,实现在廊孵化转化产业化。同时,构建科技与产业融合,增加科技成果源头供给,完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形成支持创新的政策合力,为全面“五个廊坊”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