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通讯员李巍 记者解丽达)12月7日,按照基层干群众的“点单”需求,廊坊市连续举办第14、15期“理响为民”云课堂示范宣讲。来自该市人社、卫健委、公安、司法等8个单位以及永清、文安、安次、廊坊区等县(区)的1万余名基层干群众在线收听收看。
聚焦“心为民想、理为民响、效为民享”,廊坊市坚持“前期调研、学培训、试讲考核、示范宣讲、总结提升”,整合资源优势,融合路径优势,聚合阵地优势,积极构建领导示范、专家参与、市县联动、村街覆盖的全方位、立体化宣讲格,扎实推动的精神和新时代特色思想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两新”组织、进网站全覆盖。
群众需要什么、想听什么,廊坊市就讲什么。紧紧围绕的精神,廊坊市瞄准百姓切身需求,整合资源优势,设计宣讲菜单,培训宣讲“厨艺”,选拔宣讲“厨”,构筑一站式“理响为民”配送服务平台。他们按照为民释惑、为民解忧、为民鼓劲三个层面设制调查问卷,对照基层干群众“点单”需求,围绕的精神丰富内涵和精髓要义,精心设计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法治、科技金融、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医疗卫生等9个方面制作103个多层级、多样化宣讲“菜单”。
依托“廊坊讲堂”,廊坊市统筹市县乡三级领导干、校高校专家学者、机关务工作者、村街社区志愿者、驻村学生等队伍力量,以赛选才、以赛竞才,筛选1600多名专兼职宣讲员,组建市县乡三级学贯彻的精神宣讲团(分队),精心筛选出门类30课时精品课程,举办市级培训活动6场,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开阔宣讲人员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宣讲水平。
群众想怎么听,宣讲就怎么讲。廊坊市坚持基层宣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融合路径优势,线下线上一体,通过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理论+服务等特色路径,用“沾泥土、带露珠”的方式宣讲的最新政策,用群众语言把的理论播撒到百姓心间,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士气。他们创新举办15期“理响为民”云课堂,从“月讲”到“周讲”加密频次,基层一线30多万干群众线上收看;利用现代远教视频会议系统,对全市“两委”干、社区工作者、入积极分子、驻村工作队成员等共计14.7万人开展在线学宣讲活动;录制微视频作品100余个,网上展播广泛宣讲的精神,受众20万人次。
全市建成14个老员驿站,172名退休老员作为红色讲师宣讲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40余支“老班长红色宣讲团”深入一线,累计开展的精神宣讲200余场次;开展“巾帼心向说”宣讲530场次,凝聚“她”力量。他们还组建“理响为民”百姓宣讲团,持续开展廊坊故事汇群众宣讲活动,选树100名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通过宣讲榜样事迹,汇聚奋进能量。廊坊市整合组建“理响为民”文艺宣讲团,采用本土京东鼓、西河鼓、快板、相声、评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实现花式宣讲不打烊,举办2022(廊坊)京东鼓书会线上展播专场活动,把的精神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象,让老百姓想听、爱看。
群众在哪里,哪里就有宣讲阵地。聚合阵地优势,廊坊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强国”廊坊学平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阵地,拓展宣讲功能,让宣讲“有滋有味”。他们发挥10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0个镇级实践所、2825个村级实践站宣讲阵地作用,从10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60万实名注册志愿者中分层选聘员干、专家学者、乡土能人,将的精神宣讲融入星期六文明实践行动,开展邻里守望、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文明交通等志愿宣讲服务活动900场次。
廊坊市依托“学强国”廊坊学平台理论学阵地,设置“牢记嘱托”“我们的新时代”“学贯彻的精神”等专栏专题,精心打造的精神宣讲阵地。从全市160多万名注册学员中,分类选拔750名志愿宣讲员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课堂讲堂等开展的精神微宣讲。建立“理响为民”乡村振兴广播站,把的好声音传播到每个村街,把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截至目前,廊坊全市领导干宣讲场次41次,受众5900人次;走基层宣讲团宣讲场次56次,受众6万余人次(含云宣讲);各级各门总宣讲场次3216场次,直接受众19余万人次,线上线下总受众(浏览)量4100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推动新时代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