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冯家辉 河北日报记者周禹佳)今年以来,廊坊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认真落实和、市决策署,服务工作,激发内生动力,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奋力跑出“加速度”,实现首季“开门红”,公积金管理工作取得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科营促发展,规范管理显成效。廊坊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严格执行公积金管理决策署,持续加强规范缴存工作,及时规范调整缴存比例和基数,加强缴存资金及时入账管理;着力推动制度覆盖群体不断扩,让缴存结构更加合理、资金积累持续增加;持续抓好电子稽查工作,针对全业务数据自查巡检,自查巡检率达到100%;充分利用统一“资金池”优势,科学精准运营管理资金,增收节支两手抓,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流程、加强执法培训。截至3月底,归集14.0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8.12%,累计归集总额504.83亿元,六年实现翻一番,创历史新高;发放个人贷款4.9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7.72%,累计贷款总额231.09亿元;为缴存职工提取审批公积金12.6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68%,累计提取总额310.02亿元;公积金增值收益0.8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45%。2017年至2022年实现增值收益共计13.64亿元,年增值收益仅用五年实现翻一番。
精准施策见力度,助企惠民有温度。去年以来,廊坊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充分论证,提请公积金管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的通知》《关于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阶段性增加提取频次、取消分提取要件的通知》,通过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提高贷款额度等措施,支持职工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截至3月底,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惠及871个家庭,贷款金额50278.8万元。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惠及360个家庭,贷款金额27671.6万元;惠及高端人才14名,贷款金额1197万元。印发实施《关于实施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积极落实阶段性缓缴公积金、阶段性不计逾期、提高租房提取频次等政策,加助企纾困力度。截至去年底,共为37家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了公积金缓缴业务,累计缓缴职工12210名,缓缴金额8140.71万元;共受理不作逾期处理的贷款申请11笔,不作逾期处理的贷款余额584.78万元。出台《廊坊市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公积金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公积金,进一步扩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一季度以来,惠及灵活就业人员75名。
凝心聚力办实事,为民服务显真情。廊坊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便民举措,丰富完善了公积金网、微信公众号、廊坊公积金APP、冀时办APP等多种线上服务渠道,形成类型多样、互为补充的一体化“全程网办”服务体系,满足广缴存职工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截至目前,管理中心全流程网办事项共计28项,业务网办率达90%。签订了公积金缴存人金融业务服务合作协议,多家银行161个营业网点可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制定了“惠民公积金·服务暖人心”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聚焦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痛点”和“难点”问题,结合缴存职工通过“好差评”系统和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馈的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扎实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服务勇担当,协同发展有作为。他们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机遇,在推动京津冀公积金区域协同发展上主动作为,先行先试。2022年,管理中心积极对接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双方议定了两地公积金政策互通、常态化沟通互联、非公积金信息互查等合作事项及联合开展创新“跨通办”服务课题研究工作,签署了两地公积金协同发展会议备忘录。今年以来,京廊两地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了创新异地购房贷款服务、完善归集提取“两地联办”模式两个课题组,顺利了优化北京、廊坊两地公积金“跨通办”服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重点研究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职工使用公积金到廊坊市解决问题和两地职工跨地办理归集提取业务问题,力争在政策协同、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好地服务两地广缴存职工。参照与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模式,管理中心与天津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沟通对接,着力推动与天津两地公积金区域协同发展,努力让廊坊共享更多协同发展成果。